语文大视野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语文大视野

以文解文,文人互观。

请各位同学申请账号时按照要求注明班级座号,非标准格式的用户名将被封号。
请各位同学在原帖回复,不要另起炉灶,以便统计。如果已经另起炉灶的同学,请尽快搬回原楼。近日内会进行“大扫除”。
由于论坛默认字号较小,为了方便各位同学阅读,在编辑帖子时可以先选定要改动字号的内容(即刷黑),然后点击编辑按钮中倒数第四个“双A(字号)”按钮,选择你需要的字号。
系统已更改,若同学们的头像不显示了,请重新设置。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18
C.J.C160303
老年人160344
pooh160304
刘伊苹160318
veraswing160326
Chi17160340
老是忘记密码160307
ORZ160323
thestar 160320
Shrugshower160322
xiekeyi160328
夏敭160332
160346
xyh160330
Verdandi160312
淮东旧月160327
160336zzn
Admin
22 posters

到页面 : 1, 2  下一步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2页]

1【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一 十二月 04, 2017 5:03 pm

Admin

Admin
司徒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D290e1929e7d0eesize93_w750_h376

【讨论话题】“开车的朋友们请注意了!经过斑马线时,千万让行人先走;他不先走,你就喊他先走;如果他就是不走,你下车把他抱过去再走;还是不走,不行就给他一百块钱让他走,这样你还能剩一百。否则罚款200,记3分。”
这是这两天流传在微信朋友圈的一个段子,说的是“礼让斑马线”。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请写一则不少于100字的评论。

【事件背景】全国各地抓拍查处不“礼让斑马线”的违法行为,但接连曝光的一些处罚案例,却让人看不懂。
12月3日一则新闻,武昌车主刘先生开车过斑马线,见两名行人站在斑马线护栏中间玩手机,车主带了刹车,见行人没有通行,便开过斑马线,事后却收到罚单。刘先生觉得冤枉,并申请行政复议。
网上,类似案例有不少。很多司机都在“喊冤”。上面的段子,戏谑的文字,同样写满抱怨。

“礼让斑马线”,法律依据的是交通法第四十七条,此前各地还出台了违法者处罚细则。不过,以往多是倡导为主,处罚的并不多。这两年,随着各地电子抓拍系统的启用、交警处罚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司机因不礼让斑马线受到处罚。

https://yuwen.catsboard.com

2【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三 十二月 06, 2017 4:20 pm

160336zzn

160336zzn
伴读书童

首先,在评论警方执法是否有过当或不当行为之前,我先陈述一下关于这个事件的一些疑问:
1,那位武汉司机的表述仅仅是"带了刹车",他有没有刹车直到停下来?根据交通法,"礼让"指在未见行人时应当左右观察并减速慢行,有行人的话需要停下礼让行人。如果该司机没有停车而只是相对减速,那么被处罚是正常现象。
2,现场的执法力量是民警还是电子警察?倘若是电子警察,则容易出现因为行人的存在而出现逻辑误判,如果是这样,行政复议将会有效解决出现误判的那一小部分。

在假设以上问题的解决之后……
从行人方面讲,这是极其必要的政策。曾经的斑马线(不设信号灯的),对于部分车主来说就是形同虚设,尤其是在郊区。曾经在黄山一带发生过一场车祸,当时肇事车辆以超过40公里的时速冲过斑马线,撞到一名行人并拖行百余米,造成受害者当场死亡,血肉横飞。这不是个案,这样的惨案,每天都在发生。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法律的践踏,我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死者会不会是我自己,会不会是上一秒和我们擦肩而过的路人——如果不进行制止的话。所以"礼让斑马线"在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都是必要的。但是作为一个行人,我们也要注意通过的速度,如果在斑马线上拖拖拉拉,让私家车车主无限等待,也是不应该的。
从执法部门的角度来讲,应该注意不要"矫枉过正",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使得法律失去了权威和效果。如果正如武汉车主的一面之词(官方对此好像尚未表态),那么我们的民警面对具体案例时,应该积极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存在滥用职权的问题;负责技术的也要注意是否存在设备失灵的可能,以防止后续错案的发生。
总的来说——车主,行人执法者在整个交通生态系统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有着重要的责任,每一个角色的缺位,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从现在来看,整个事件的描述上还是有一定的疑点值得去关注,究竟谁是谁非也难以说清楚。对于相关的各个方面,我只能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10, 2017 12:46 pm

160339

Anonymous
游客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最近开始实行的这项新规,让无数司机朋友吐槽,好像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不能加速开过斑马线是巨大的损失。实际上,这项规定于行人和司机实为双赢。
对行人来说,好处不必多讲,有了具有法律保障的更加安全的交通环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司机来说,降低了发生事故的概率。从功利的角度讲,事后的赔偿可比罚款贵的多。
我们常常感叹国内糟糕的道路环境,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为改变做出自己的贡献,而法律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它赋予这份道德应有的力量。但是行人也不能因为这项规定肆意妄为。谁都有角色转换的时候,让我们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彼此。一次违规只是200块的罚金,3分的记录,而一条生命的价值又有什么能够衡量呢?

4【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10, 2017 4:57 pm

淮东旧月160327

淮东旧月160327
白丁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都加强了对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行为进行查处,令不少市民拍手称快。同时,一则段子也在朋友圈流传开来,说的是车主使尽浑身解数,只为让行人尽快过斑马线。段子固然搞笑,但搞笑的背后,却折射出当下的一个怪状:曾经车主们横行霸道时,叫苦的是行人;现在执法趋严,受委屈的变成了车主。这一角色转换不禁令人思考,我们的法律法规在维护行人路权的同时,是否忽略了机动车的合法权益?事实上,行人和非机动车侵犯机动车路权的事时有发生。在许多城市的早晚高峰,不少非机动车闯上机动车道,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还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所以,政府应对道路进行更新换代,并出台相关法规严格规范机动车与行人的行为,同时保障双方的路权。
然而,仅仅通过严格执法来改善通行状况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提升交通安全来说,更重要的在于文化。以西方为例。在西欧国家瑞士,有一条习俗:汽车要礼让马车,马车要礼让自行车,自行车要礼让行人。同时,被礼让的一方为了表示礼貌,也会尽快通过道路。这一习俗早在红绿灯普及之前便已存在,极大地保障了道路通行的顺畅。这一例子足以证明礼让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然而,在当下中国的许多城市,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这些人融入城市需要一定时间,作为一个市民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仍需养成,礼让文化仍需成长。因此,政府应把培养礼让文化和严格执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靠加强监管来保障交通安全。
总之,只有礼让文化与严格执法并重,方能脱离角色转换的怪圈,真正实现“‘道’亦有道”。

5【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法制精神】不可因舆论压力而被击溃 周日 十二月 10, 2017 5:38 pm

续命法师小泉蛤阳160319

Anonymous
游客

首先,对于“礼让”这个词,我表疑惑。

礼让,即以“礼”让之,因“礼”让之,是一种因道德层面要求而做的事情。孔融让梨,是礼让,公交车让座,是礼让。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但是不这么做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惩罚你。罚款,扣分,是一种行政上的处罚,必须是做错了事,违反了法律法规才要受的罚。法律不等同于道德,道德亦不能代表法律,用法律上的惩罚错误的手段来执行道德层面的惩罚,是十分怪诞无理的,其本质是在越俎代庖。如此看来,不礼让受罚,这是荒谬的。

那么究竟是哪里错了?是本来就应当避让还是不应当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章“道路通行规定”的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这条法律法规,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什么机动车“礼让”行人的说法,因为这是法律条款规定的,不是道德层面的事情,机动车让行人是“必须让”、“强制让”,而非“礼让”,这是遵守法律的行为而不是道德高尚的表现。不让,就是违法,就应该受罚。

而违法的代价,关于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是这样规定的:“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关于扣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23号(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附件2《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是这样规定的:“三、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3分:…………(七)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

所以抓拍不让行的违法机动车的法律依据确凿,罚50扣3分、罚200扣3分都毫无问题。

那么,是哪里除了毛病?

是民众的心态出了毛病。

我们一直说要建立一个法制社会。什么是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叫法制。

法律,他不是哪个王侯将相统治的工具,不是某个阶级维护自己利益,压迫其他阶级的工具,而是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共同确立了法律,人民共同遵守法律,这便是法律其本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靠国家强制力执行,也正是如此。

通过法治,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系统,有序和良性的社会。而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必须要严格,我们的立法才有效果,我们的执法才有效果,我们的ZF才能树立威信。

既然是人民立的法,为什么人民会对法律有意见呢?问题只有可能出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不依法而执法,第二是人民群众不习惯严格执法,依然我行我素。显然,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第二种。

我曾去的美属马里亚纳群岛及美国本土所见所闻便是,在非繁忙路口,所有的汽车过斑马线,无论是否有人,有否探头监控,一律减速。繁忙路口,有人情况下也少有互相争抢的情况。当我在日本东京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当你站在马路边时,汽车会主动停下让你过街,这仿佛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

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做不到呢?

第一,我国普及全民教育时间晚,起步慢。新中国建国不到80年,WG过后至今不到40年,这40年中又只有一部分人接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口依然缺少最基本的教育。截止2015年,我国高中毕业人数占全体人口总数约25%,而美国是90%。受高等教育人数,中国约10%,美国约45%。

第二,我国人民没有树立完整的法律意识。在今天的中国,绝大多数民众依然是凭感觉办事,认为闯红灯是无所谓的,只要没车就可以闯。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闯红灯造成的,尤其是非机动车。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心态:别人都能这么做,为什么我不行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世界奇观的原因。

第三,我国的执法不够严格。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太平重于泰山类似的说法,而严格执法势必会触及许多人,使他们对ZF和社会产生很大的舆论压力,迫使ZF在此面前让步。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执法人员有限,无法全部监管。全员监管,难度大,成本高,得不偿失。

第四,这种已经养成的社会习惯难以改变。现在中国人违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让人们改变习惯,一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个习惯将会永远的拖累我们发展,必须改正。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才行。

那么,我们国家能不能做到呢?

当然可以。我国在法制化建设这条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只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靠长期不断的打击违法,就可以纠正社会的不正之风。

那么,我们国家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我想第一点,是要严格执法。对于执法人员和执法过程要严格审核,对于执法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对于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核对,严格依法执法。

第二,是要完善配套法律材料。有法可依是前提,必须要确立详细合理的法律规章。对于特殊情况,例如材料提到的玩手机之类问题要在法律上给予明确的判断标准,不可模凌两可。

第三,是要加强法制精神建设。通过对公众潜移默化的思想精神渲染,使社会培养一种以遵纪守法为荣的风气。从根本上改变民众落后的法制观念,灌输现代的法制意识和法治思维。

第四,是要加大素质教育投入。提高国民总体教育水平,加强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普及化,规范化,使新时代青年自觉建立守法护法的思想观念,自觉维护法律,形成社会中的一股清流,带领群众一起守法。

今天的中国,正是缺少了【法制】,而建设法制社会,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但是中国人是不怕困难的。只有克服困难,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做到“腰包鼓起来,脊背直起来”的同时,思想深度和高度也能有提高,基本素养整体提高。这不仅在遵法守法上有利,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民主化建设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我们要立下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敢于同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时刻遵守法律,拥护法律。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特耐雄尔就一定会实现!

喵(*/ω\*)

6【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四 十二月 14, 2017 4:08 pm

Verdandi160312

Verdandi160312
白丁

当我们还是牙牙学语的孩童之时,放学过马路总是小朋友一个接一个排列站好,举着右手的大拇指朝上向过往车主示意——我们要过街啦。那时候还是车让人,车主总是非常温柔地停车等你通过,过街时难免有几分洋洋自得;然而不知是从何时起,等我们长大懂礼之时,马路上的现状也随之改变,人让车的风气开始盛行,过马路时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和瞻前顾后——人让车车让人不知道是要先人让车还是先车让人,交通堵塞日益加剧,通向四方的车辆呈风车状封锁道路中心,由此陷入了一种死循环,造成时间浪费的同时也深刻反映出人的一种思维理念的不确定性和和缺陷之处。

缺失的即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这一点,是直到现在为止城市内部仍需努力改正,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明确车让人的实质和精神。

而面对新兴出现的车主“误罚”现象,一方面这需要对电子警察等科技设备的改进以及交通准则的更进一步完善,以此尽力避免误罚;另一方面则是对行人与车主双方都要加强一种交通教育,并且努力探索新型人、车、路关系,向建设友好型社会方向不断前进。

7【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五 十二月 15, 2017 3:43 pm

xyh160330

xyh160330
白丁

车主的吐槽值得思考,但是这个执法力度同样是不能否定的。如果没有这种的执法力度,还会有多少车主对这项交通法视若无睹呢。斑马线本来就是行人和车辆互相礼让的线,有了这种法律的支持保护,车辆也不再那么狂妄了,行人也多了一份安全感。给车辆和行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虽然这其中会夹杂这一些缺点,但是我相信这种执法的小瑕疵会不断改进,希望车主多一份耐心,行人也多一份细心,社会的美好也在不断塑造,车让人,人让车,简简单单的道理

8【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六 十二月 16, 2017 6:51 pm

160346

160346
白丁

国外早已有成型作法值得借鉴。在美国,即使没人,机动车行驶到“stop”标示牌前也得“停一下”。在韩国,单位派出美女员工身穿漂亮服装,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同时宣传了自己的单位,一举两得。在日本,停车让行人过马路已成礼节,在机动车和步行者同时经过时,步行者优先。在加拿大,规定行人优先通行,校车停车时,后面的车辆必须等待!

需要强调的是,行人也要为司机着想,不能因为车让人的规定就有恃无恐,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快速通过路口,让出时间来保证尽可能多的车辆通过,减少交通拥堵,为车与行人的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礼让行人,初衷是对的,礼让是目标,制度保障是为了实现这样目标的手段。就是希望通过扣分罚款,让我们养成礼让的习惯。然而这个制度饱受诟病,究其原因,制度之规定了驾驶者的义务,而且强制保证实施。但却很少有对行人义务的规定。所以,在推行礼让行人的同时,应该对行人的交通意识,进行教育,对行人的义务进行规范。



由160346于周日 十二月 24, 2017 10:12 a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9【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17, 2017 6:06 am

夏敭160332

夏敭160332
白丁

一件事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以前小时候我们接受着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教育,也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转眼多少年过去,社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很多事情是过去无法想象的。从前几年沸沸扬扬的中国式过马路到当今令人哭笑不得的吐槽斑马线让人问题,无不提醒着我们时代的变化,我们忽视了太多东西。闯红灯的事情不是近几年有的,早就存在了,交通规则的设立之日起,注定了总有一天人们会打破规则。无论做到多好我们不能保证世界上没有人不去破坏,我们只能尽可能加大执法督察力度防范人们的违规行为。斑马线设立最早是古罗马在路上设立石块,将车马和行人隔开的一种保护安全的措施。随着汽车的出现人们不断改进就有了今天的斑马线。可见斑马线设立之初就是为了保护行人的安全,今天依然如此。然而,前几年我国社会发展尚未达到今日这般迅速,礼让斑马线这件事也尚未引起人们过多注意,过去执法手段和技术也不如今天多样化技术化,过去发生的频率还比较低。随着全球眼和闯红灯拍照等技术的兴起,人们开始大量将其运用到交通管理中,加大了管理的力度,提高了管理的等级,更容易对违规的司机进行处罚。执法力度的加大的同时交规也在日趋严密,为了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但如今发展到近乎畸形的地步,不得不说令人感到可悲,靠外在力量迫使司机礼让行人不就在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吗,如果司机正常行驶,放慢速度,主动礼让,事情看上去也很容易解决,当然只是看上去而已。
本人上周日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目睹了无比讽刺的一幕。斑马线那头红灯亮着,车道上绿灯亮着,几位行人公然走上了车让人的不归路,仗着斑马线前车让人,优哉游哉看着一辆辆车在他们面前刹车减速,然后心安理得地走到红灯依旧亮着的路那头。颇为讽刺的是这时车道上的红灯也已经亮了起来,原本后方不明真相的司机还想鸣笛却看到斑马线上的情景无可奈何地停了车。我的心里没有丝毫对于那几位行人的愤怒,只有对于这个现象的深思,不知这是不是物极必反,只是无法理解为何事情总是走向极端。我只想说一句,违背规则的人不配拥有被规则保护的权利。
出台这项法则本意是好的,督促司机文明驾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没有错。错的是什么呢?错就错在我们还没有对那些违背规则的人教育,就赋予了他们受规则保护的权利。我前几天晚上也见过一位残疾人腿脚不便,想走快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此时这边绿灯已经亮了,一排汽车没有一个鸣笛,等到残疾人走了过去,才开始发动汽车。这两件事形成的鲜明对比不言而喻,余以为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让,而不是畸形地走向极端。那么有人要问了,我让了行人,行人不走,我就开走了,最后却被处罚,这又怎么解释呢?
确实,这件事反映了另一方面的悲哀,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监管,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上,是不是也要因为这种处罚而装上红绿灯呢?装上红绿灯也不能保证我上文提到的事不发生…我们要做的还远远不止出台一个法规这么简单。仔细想想,人人都仗着车让人去闯红灯了,以后的情形不堪设想,红绿灯形同虚设丧失应有的价值,于是限制行人的法规也相应出台,事情又要向极端的方向发展,我相信这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不过,还是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件事能回到它应有的样子。

10【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17, 2017 7:20 am

160325

Anonymous
游客

斑马线礼让行人,表现出来的是城市交通的一种文明进步。但是,任何制度推行中都需要一个磨合完善的过程,应该高度重视这项规定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注意事项。下面进行分析:

首先,行人防范视线被挡问题,过斑马线要看着来车方向确认安全后快速通过。

斑马线车让人,也会给行人增加遮挡视线问题,因此过斑马线一定不能盲目快跑,而是要看向来车方向,在确认没有车辆行驶情况下快速通过。

其次,司机注意视线遮挡问题,接近斑马线发现旁车或前车停车无条件停车。

斑马线车让人,势必也会增加司机不同判断造成的安全行驶隐患,因此只要看到旁车前车减速停车必须无条件停车,防止视线盲区带来的风险。

第三,司机注意通行效率问题,确定行人未接近双向斑马线中点选择慢速通过。

车辆接近斑马线应提前减速或停车,但也不能因此过度停留影响车行效率,在确定行人没有接近双向斑马线中点时,应选择慢速及时通过。

礼让斑马线,本应是一个提升国民素质,改善交通环境的一个存在,然而,只有使用得当,才可充分发挥其价值

11【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17, 2017 4:21 pm

xiekeyi160328

xiekeyi160328
伴读书童

想了很久应该对这个事情做什么样的评价,其实到现在也还是没有想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么久了在我过马路(尤其是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时主动停下来让我先过的车主寥寥无几。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吧。我也没有对此有太大的怨气,相信大部分行人和我一样。毕竟是在没有红绿灯的小路口,说实话如果角色转换,我也不能保证我会停下来,耐心的等待行人走过去,而不是尽量赶上前面的绿灯。甚至在很多时候,早上坐在父母车上赶去学校时,我也没有多正直地指责爸爸在经过那个路口时很少让人——反正没有摄像头,反正行人也试探性的停了下来。但我也清楚的知道这样并不对。
很多人在被罚款之前甚至没有对这样的交规有太多关注,只在被拍了照掏了钱包后才反应过来还有这样一个可以被罚的理由,然后和亲友发发牢骚,在朋友圈里转转段子,在大的路口前象征性的让一让也就算了。这个交规的本来目的是很好的,但没有想到的是,它不但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反而带来了很多抱怨的声音,平添了不少不和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一直在问我自己,你为什么也做不到呢。我想,归根结底,大概还要看回每个人自己身上。首先是很久很久以来,可以说是从小开始,我就被妈妈教育着过马路要看车——没车了才敢走。毕竟,行人与汽车,行人天生地,不可否认的处于弱势方,从来不敢也不会和汽车争道。于是这就成了很普遍的规则,哪怕斑马线前,机动车道上写着“车让人”(我记得这个标志也已经有很久了,和这次的交规差不多吧只是没有硬性的要求,罚款什么的??),但是几乎所有车主都选择了无视——只要行人不在车前,就都可以我先过。这样的情况真的好久了啊,想要改变哪能这么容易?还有就是人本性中的一点,在没有外部的监督下很容易(可以说潜意识中甚至是渴望)不遵守规则。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没有摄像头的小路口,车主们更不会停下来了。
礼让是目的,惩罚是手段。在达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12【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17, 2017 5:52 pm

160306csl

Anonymous
游客

关于这条法令颁布的背景
  中国人一向自豪于千年的礼乐文明,然而如今,文脉绵长的泱泱大国却连礼让行人都要立法来规定,我们的社会由此又少了份感情多了些利益纠葛,作为身在其中的一员我无奈又无力。更加讽刺的是,单纯倡导对于某些人已经毫无用处了,只有当涉及他们自身利益的处罚出现,他们才会捂紧钱包不情不愿地放缓车速。这样看来,许多人们早已经迷失在利益中了。除了金钱,没有任何东西能带给他们冲击。这是教育的,社会的,国家的悲哀,人们应当从经济迷梦中早日觉醒,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人情味的人,而不是一架疲于奔命的挣钱机器。
关于这条法令执行的现状
  颁布这条法令的本意是好的。既然人心不古那么就用法律来规范,很贴合社会的需求。然而奇怪的是,执行的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行人不通行,受罚的却是司机。这体现出了当今中国的另一大问题,执法的机械化,或者说,机器人化。只遵循一个死板的公式,是非泾渭分明却难免偏颇甚至黑白颠倒。这不是官吏无能不是法律漏洞。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执法的人失去了信念感。判断是非善恶本应严肃,但在失去信念感的人眼里这不过是混饭吃的手段罢了。他们对工作没有爱,对社会没有责任感,他们只看到了工作背后的铁饭碗,却对饭碗里盛着的国家的群众的信赖置若罔闻。

13【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17, 2017 9:57 pm

Shrugshower160322

Shrugshower160322
白丁

这条政策的出台,是人性的需要,也是社会法规在不断向人性倾斜的过程。
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因为没有人是真正的善人,也没有人是真正的道德楷模,在充分的条件与需求下,我们都是伪善者。对于一个社会的品格,从文化上的深层教化固然重要,但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影响因素也极端复杂,譬如家庭、教育、阶级,单方面的教育与宣传能造成的影响相当有限。建立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其概念是美好的,但大抵只是理想主义者的幻梦。
为什么想推行道德文化方面的改造,法规上的限制是必须的?抑或者说,为什么要建设一个法治的社会?因为只凭人本身的道德观来约束类似的行为,其约束力是极其脆弱的。大多数的我们热衷于在规则的界限中游走,一方面我们习惯于遵守规则因为我们不想惹麻烦,另一方面我们喜欢时不时地打破规则,因为过多的条条框框给我们带来了不便,打破它们的感觉是良好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的学校告诉你在教室里不能使用手机,你内心也觉得这个禁令其实颇有道理,但是你执意要打破它,因为它不符合你的需求。再假设你的学校告诉你如果再带手机来你就要罚款一千呢?你自然也不会带了。同理,你在驾校里苦口婆心地劝告准司机们做人要文明要礼让行人,但是这群人在遇见你之前已有二十几年的光阴,他们有的人是好学生,有的人上课可能只喜欢睡觉,你不能感化所有人。
人性的约束力是很微妙的,你可以寄希望于它,但如果你完全信任它,那么你要么高尚得可憎,要么异常愚蠢。
综上所述,这条法规的出台是完全合理的,也是符合行人们的切实需要的,它所需的不是抨击而是修改。其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惩罚标准也需要进一步细分,一个社会是否真正进步就在于它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是否合理与完善。文明不是自己诞生的,德国的司机辱骂交警要被罚款的,而罚款的金额则由骂的内容决定。因此,这个政策本身是好的,但法律是理性的,若要使它更适应社会,则需要更多人性化的修改,这就是理性向人性的倾斜。

14【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一 十二月 18, 2017 4:00 pm

thestar 160320

thestar 160320
白丁

首先,这项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有效的遏制无良老司机的肆无忌惮,保障行人的人身安全。毕竟在这项法规出台之前,大家在川流不息的车辆前焦虑徘徊,飞驰而过的车辆连见缝插针的机会都渺渺无几,生怕一不小心便在这飞奔的影儿里丢了小命。司机缺乏法律法规约束,政府语重心长的道德倡导左耳进右耳出,行人焦急过路的紧张疏漏,正是车祸横飞的根本原因。而如今这项规定出台,所带来的难道仅仅是含冤司机口中的段子里所讽刺的负面影响吗?
于行人而言,确确实实提高了过马路的安全性,更有力地保障了人身安全。但众多车祸的原因仅仅只是没有礼让斑马线吗?其实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轻易发现车祸发生具有很多复杂因素。而从行人角度而言,首当其冲的便是安全意识的缺乏!争分夺秒之间将安全意识抛之脑后,嬉戏打闹之时将警惕劝告付诸东流,就这些现象而言,无论政府出台再好在完善的法律法规都将被视若无睹。行人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需注意换位思考,尽快通过斑马线,不要边走边玩手机,礼让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无限迁就。请记住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无条件迁就你的爹妈。
其次,于司机而已,看似礼让过度的规定有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司机礼让意识的缺乏。这项规定让广大司机群众深刻意识到礼让的重要性便是其影响之一,毕竟究其过往,交通事故横飞的主要原因就有司机对行人安全的忽视这项。诚然,该项法规出乎预料的严格,也有其不合理性,但从事物正反面比较来看,窃以为,利大于弊,个别行人的道德素养有待提高,作为司机更应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
深思这项规定,有利有弊。其利,人之皆了然于心。其弊有两点,其一在于行人闯红灯也要礼让,始终把行人和非机动车列为弱势群体,却对弱势群体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更加深群众“我弱我有理”的神逻辑,但真的能让国民素质变高吗?其二在于不平等对待。不论是车辆也好,行人也好,都是整个交通环境中的一部分,理应平等对待。不管交规是不是史上最严,但如果只约束其中一方,却对另一方的错误熟视无睹,那这个交规再严,都没办法改善整个大环境的问题。
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司机,行人乃至普罗大众都可根据亲身经历,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有关部门进行反馈,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合理附属条例来完善一下这套规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国的发展,国力的强盛,美好的未来,不应该是政府竭尽心力拼死拼活片面的工作,更应该由群众与政府携手,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15【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一 十二月 18, 2017 4:28 pm

ORZ160323

ORZ160323
白丁

我认为出台相应的规则并且适当时候对司机进行惩罚是有必要的,但是这项法规也应该保有相应的弹性。
先从规章约束来说,有惩罚的规章会比仅仅是一种空谈的倡议礼让行人的文字来的有约束力的多。往往是有了惩罚之后,大家才会乖乖听话。这也同时反应出——大家好好说话都是不听的,难道一定要棍棒相见吗?
再者,这项法规本身,由于其是新事物,新事物的出现总是难免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譬如文本中提到的那个冤枉的司机,有的时候不是司机不让路,是行人自己不走啊!!司机也很无奈。法规自身是不是可以再加以完善一下。司机和行人之间要达成一种默契,比如遇到行人停下来刷手机或者简单的遇到行人的时候,司机可以用连按喇叭两下示意行人先走,如果这样提醒之后行人还是不走的,我觉得司机是可以先走的。难道走在路上的行人是上帝,司机一定要服务于行人吗?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法规,期待它日后的逐渐完善以及充分发挥其优势来证明它的价值,时间、事实和社会会给我们答案。

16【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三 十二月 20, 2017 5:34 pm

老是忘记密码160307

老是忘记密码160307
白丁

最近“礼让斑马线”查处力度加大的消息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掀起了新的热潮。各大新闻网站也传出了各种各样的赞美之声。但随着许多匪夷所思的处罚案例的出现,微博上一片哀鸿遍野,无处申冤的司机们把抱怨变成了一条条段子,流传在朋友圈中。

这条法令的实施一改政府慢悠悠的作风,雷厉风行的有些不可思议。虽然这样确实显示了他们整顿交通的决心,但没有根据实际状况而做的决定往往不太适用。

在这条法令颁布之前,对于我国民众来说“车让人”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在中国马路上最常见的情景就是绿灯亮起后,还有几辆车飞速冲过斑马线,而斑马线上的行人只能眼巴巴的等车辆开过。况且每年出车祸的人中,在斑马线上被撞的行人也不在少数,又谈何“礼让”呢?在这种情况下,“礼让斑马线”的实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加强国民的礼让意识开始,让“车让人”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味上的“礼”。一味的加强监察力度只会导致段子中类似的案例反复出现,让遵纪守法的司机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法令的初衷是好的,但急功近利的实施方式却让它带来了负面影响。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即使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们也能做到“礼让斑马线”。这种行为在那里已经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一种文化的“潜规则”。可在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国这种文明的“潜规则”却无处可寻。究其缘由,是我国公民缺少公民意识教育。

想要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让“礼”和“让”深入人心,再佐以法律的约束,我相信总有一天“礼让斑马线”也会成为中国的一种“潜规则”。

17【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六 十二月 23, 2017 3:20 pm

Chi17160340

Chi17160340
白丁

“礼让斑马线”这条法令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实施起来却似乎不尽人意。
绿灯的倒计时只剩下几秒钟,却仍有车辆争分夺秒地呼啸而过,尘土飞扬,留给行人的只有一个遥远的背影,明晃晃的车灯影子和充斥着空气的刺鼻尾气。看当下的街道,这绝不是个例,甚至每天都在重复上演。针对这种现象,“礼让斑马线”的存在是必要的。法令带来的强制约束力比口头的倡议更加有力也更有效率。
但在这背后我们是否应该思考:“礼让”何时变得需要依靠强制约束而存在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崇奉道德的力量,现如今则看不到这种一脉相承的美德。在荷兰,车让人的行为是再平常不过的行为,这是一种修养,与法令何涉?古人云:强扭的瓜不甜。法令所带来的效力只能是一时的,强制形成的礼让观念其存在绝不会长久。想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的培养公民的素质和道德意识,让“礼让”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希望有一天“礼让斑马线”这条法令不再是法令。

18【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24, 2017 12:43 pm

veraswing160326

veraswing160326
白丁

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对于行人或者司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行人过街的风险被大大降低,同时也给了司机充分的警示,告诫其注意礼让。
大人从小就教导我们要懂得谦让,吃亏是福,这是中华传统的美德。反观当下,传统美德和我们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不得不出台“礼让斑马线”这一政策,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如今管理力度加强,各地的交通看似一片秩序井然,完全“理想国度”。然而,这真的是人们发自内心想去做的吗?从制度开始实行,成千上万的司机开始发出不满的声音,甚至在人行道前才急踩刹车,嘴上还不忘记骂出一句脏话。更过分的是,很多司机在等待行人通行时,大声鸣笛,造成行人不必要的恐慌。这些都真的是社会秩序良好吗?或许,这只是政策制约下的一种假象。而很多人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在政策出台的背后我们真正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法律效令只能起暂时作用,强制形成的礼让观念不会根深蒂固。是时候该捡起遗失的传统美德了,它不应该被抛弃更不应该消失,珍惜传承我国的精神文化财产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毕竟,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不是说忘就能忘的。

19【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24, 2017 2:33 pm

刘伊苹160318

刘伊苹160318
伴读书童

"礼让斑马线"法令的颁布出发点是好的,是执法守法的过程出了问题。
交通法早已颁布,礼让斑马线明确地在条令中,但是为什么直到这两年开始严抓处罚,我们才知道,哦!原来法律还有这样规定过。说明社会公众对于我们国家法律的不了解,我们常说要知法守法,连前提知法都尚未做到,何提守法?这一方面说明了民众的法制意识薄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的宣传工作不够。

在知法之后呢?如果没有惩罚机制我们能做到守法吗?至少有一大部分人是不能的,朋友圈的这些段子不就体现了这一点吗?因为既扣分又罚钱啊,所以无论如何行人要先过街啊!这可以解释为因为不守法会损害我的利益,所以我要守法。这样的心态是对的吗?我们常说要弘扬传统中国道德文化,诚义礼智信,礼去哪里了?五千年泱泱礼仪之国,沦丧到这地步了吗?
虽然这样的心态不对,但至少法律的约束让社会开始礼让行人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执法的僵硬化让许多"冤案"出现,这是由于法律的客观理性存在与执法过程遇到的不同主观存在所产生的矛盾,不可避免存在,新事物总是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时间来进行完善,这也就需要法律的执行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应人民生活的需要。

20【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24, 2017 2:45 pm

fairy0302

Anonymous
游客

在道路交通中,斑马线也被称之为“生命线”。诚然,礼让斑马线也是敬畏生命的一种做法。那么究竟怎样才称得上是“礼让”呢?对于这个词并没有一种明确的界定及解释。众所周知,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开始推崇“礼”,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到“礼让斑马线”这一事件上,倘若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营造起良好的交通秩序与环境,政府和管理系统也就不会颁布这样的条例了。究其缘由,是公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习惯的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忙于奔波穿梭于道路之间,却忽视了交通文明。文明这座摩天大厦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政府、国家、每一个人为此添砖加瓦。从切实的小事做起,“中国式过马路”的局面正一点一滴地扭转着,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礼让之风”也将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体现。

21【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24, 2017 3:42 pm

pooh160304

pooh160304
白丁

常理,黑白间隔的斑马线上,面对钢铁之躯,行人是弱势者。而这条法律一出,当车主谨慎地停住,行人似乎就拥有了随心所欲爱走不走的权利,摇身成为了马路上的强势者。而这正是不正常所在。平等才对:车主放缓速度等待行人走过,是对行人生命的礼貌与尊重,在此时行人加快脚步迅速离开,才是对车主的礼貌与尊重。中国的“礼”,“礼让”不该是通过一条通过让一方付出和压制一方的权利来完成的,而是双方共同的努力和合作达到的共同满意。一条法律或许可以治标,然而本还在人心。人心亟待治疗,公德教育亟待完善,让人真正学会如何礼让和回应他人的礼让,法律为辅,教育为主。

22【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24, 2017 4:48 pm

老年人160344

avatar
白丁

近日,许多城市对机车不礼让斑马线的交通违规行为进行抓拍,严管重罚。有了新规的约束,大部分司机在斑马线前选择减速停下,让行人先走,这无疑是一个好的举措。近年来,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车辆追尾、撞飞路人等悲剧不时上演。事故愈演愈烈,新规才姗姗来迟,终使行人出行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但是,新的问题也应运而生。许多司机因为行人的原因被罚款,在朋友圈也流行起了“行人不走给钱让他走”的段子。礼让斑马线的初衷是正确的,可是随着法律的实施,礼让斑马线的司机也被罚了款。
武昌车主刘先生开车过斑马线,见两名行人站在斑马线护栏中间玩手机,车主带了刹车,见行人没有通行,便开过斑马线,事后却收到罚单。
刘先生不礼让吗?在看到行人时在斑马线前刹住车,这难道不是法规要求的吗?可结局确是:刘先生收到了罚单。这样的案例并不是特例。新规只要求了司机礼让,可是行人就不应该礼让吗?
我想,新规的前提是,行人遵纪守法。然而事实证明,大多数行人并非如此。有记者曾在天津中心城区的一个红灯时长为95秒的路口蹲点拍摄,发现在等候的十次红灯共950秒内,通过路口的行人150人左右,也就是说,这150多人都闯了红灯。
行人没有交通安全意识,仅仅只是约束机车是达不成目的。开车再怎么小心,也拦不住横穿马路、漠视生命的人们。有人说,严格规范机车行驶、礼让斑马线的确大幅度减少了交通事故,让少部分遇到特例的司机罚点款也没什么。而我想说,司机为自己的违规行为负责,凭什么负责要路人的违规行为。司机和行人关系是平等的,没有因为司机开车就要多负责任的道理。在网上大呼“礼让斑马线”的行人们,是否该闭上嘴反省一下自己。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别让别人擦屁股。
在正真做到安全出行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社会能越变越好。

23【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日 十二月 24, 2017 4:53 pm

C.J.C160303

C.J.C160303
白丁

出行安全究竟孰之过?
“礼让斑马线”的段子一出,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不难得出引发热烈讨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出行是人们每日几乎都必须进行的活动,而出行安全恰好又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可是就我个人看来,近来所报道的相关事件在交通管理方式及处罚方式上,存在着一些不太公平乃至偏袒的嫌疑。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闻中提到的,一位司机因为见斑马线前的行人在低头看手机,并没有过马路的意思,于是驾车先于行人开过了斑马线,结果被罚款。这个事件一发布,就已经默认了将大部分责任归在司机身上,是他没有礼让行人,是他没有先让行人过马路。可是,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位司机的决定是有依据的,一方面行人在看手机并没有过马路的意思,另一方面他是停下车后再次启动,车速尚不至于很快。
这些点执法部门不知道吗?肯定知道呀,但为什么司机还是被罚了呢?因为从新型交通处罚规定发布至今,大多数人都将目光盯在了“强势”的司机身上,而忽视了“弱势”的行人在日常出行中所带来的影响。
司机驾车出行固然要礼让行人,这不仅是法律的明文规定,更是基本的道德礼让,但这并不代表司机应该无条件的“礼让”,甚至因此被不合理处罚。
因为首先司机也是社会成员,也同等享有平等的权利,没有说因为他开车了,所以他就丧失了某些权利,这是说不过去的;其次,仅凭观察是行人先起步还是司机先发动来决定处罚,未免也太草率;另外,行人在出现过程中看手机的行为,本身就是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却又怎么一味归罪于司机呢?最后,司机本身就是一个个体,具有个体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他明明看见行人在看手机暂时没过街,他此时通行有错吗?
好,说到这,有人恐怕就要说了,司机又不是行人,他怎么知道行人究竟过不过街,万一刚启动行人就行走过街了,那岂不是得出车祸了,这还得了!
没错,司机确实无法绝对准确的判断行人的思想,但此时问题关键根本就不在于司机能不能猜对行人思想,而在于外界客观的交通辅助体系到不到位,这是问题关键。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斑马线前都设有红绿灯,严格规范行人和司机的行为,那么因为闯红灯引起的事故不是就容易判别责任归属和便于管理了吗?大家都受客观规定的约束和管理不是更有利于减少事故发生吗?
还有,在类似事件中,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约束意识也是真正应该被关注的,而不应该是被浅谈乃至于忽视的。“中国式过马路”和行人行走过程中因看手机、打闹、聊天等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难道这也都应该归罪与司机吗?很显然不是的,司机行车过程中遵守交规,合理礼让是应该的,但行人也应该理解司机的不易,规范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综上所述,其实单方面通过处罚司机来规范出行秩序反倒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这不仅很容易纵容行人不安全的出现行为,同时也恰恰反映出交通管理体制及设施的不健全。想有效解决好人车间在出行时的关系,就应该从客观上做好合理、公平、人性化的监督,完善管理体制与设施,同时主观上应该让司机和行人同时树立安全出行,互相理解,互相礼让的意识,而不应该总是单方面要求,只有这样,出行安全才会更大幅度上的得到提升,不是吗?所以出行安全,应该是人人有责,而不该是只有司机有责 。
和谐、安全的社会从来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就可以建成的,应该是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变而共同建造和维护的。正所谓,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24【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一 十二月 25, 2017 5:21 pm

tx-160324

tx-160324
白丁

“礼让斑马线”的初衷固然值得肯定,其做法却有失偏颇。若车与行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便是相安无事。若有违反交规、横行马路的人出现,遭殃的就是本有让人心的司机们。此法的颁布只顾及了行人一方的利益,却忽视了驾车出行的群众。“礼让斑马线”无法如期望中那样实施,其根本在于漠视交规的人太多,且司机无法揣摩行人的意图。同样,电子抓拍系统也无法判断行人究竟是要走还是停。而距离真正能落实“礼让斑马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5【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一 十二月 25, 2017 5:30 pm

yyl160333

yyl160333
白丁

礼让斑马线还是礼让行人
由上述事例可知,在司机穿行斑马线时,往往顾及到了斑马线上行人的安全,但仍惨遭扣分及罚款。这不经暴露出“礼让斑马线”这项法令的漏洞,其实质对象究竟是象征行人路权的斑马线,还是行人本体。
不置可否,“礼让斑马线”法令出台的目的是维护行人的生命健康权,但其实施监管大多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判处,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即能动性。孤立的观点使得此项法令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颇多弊端。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2页]

到页面 : 1, 2  下一步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