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21日,浦江网友“骑小轮的大伟”发了一条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关注:“为了政策,我也算是拼命了!对将来的儿子说一句:放心中考吧,爸已经帮你拿到政策加分了!”
(北京晚报9月25日)各地献血政策频出“奇葩”,昨日网友爆料,浙江浦江出台政策,家长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子女中考可加分。以致网友感叹:拼爹过时,拼血时代到了!无独有偶,陕西宝鸡近日也颁布《无偿献血管理办法》,规定10月1日起,市民在领驾照、结婚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前应无偿献血,此举被网友质疑为强捐。
据了解,该《办法》新增倡议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每年无偿献血一次;新录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无偿献血一次;本市公民在领取机动车辆驾驶证前、男女青年在领取结婚证时、高中毕业学生在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后,都应无偿献血一次。虽然《办法》全文暂未公布,但公布的新增内容引发网友质疑。网友“962464—”称:“献血自愿,怎么成强制性了,谁有权剥夺个人权利。”很多网友评论表示“这就变味了!”
昨天,宝鸡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拴林回应称,这只是一种倡议,并不是硬性规定,网友的理解有些断章取义,不会因市民未无偿献血,而不予颁发驾驶证、结婚证等。李拴林解释称,新《办法》规定领驾照、毕业证前无偿献血,是为了让这些献血人群建立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考虑到目前供血吃紧,为了用血保障。
宝鸡市卫生局官方微博也回应称:《办法》仅仅是倡议,不是强制。无偿献血不仅奉 献爱心,而且培育的是社会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精神,希望网友对政策的倡议予以理解。
【其他事件】
2014年9月4日下午1时许,武汉801路上,一位坐在老年座位上的年轻人因没让座,遭几名老人暴打。据目击乘客说,老人们就站在男青年身边,可能是没有站稳碰到了他,男青年骂了几句,老人称不让座也就算了,何必要骂人。争吵拉扯中,一名老人打了该男子几拳。(9月5日《楚天都市报》)
沈阳一女孩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时,因嘟囔了一句“为什么偏是我让座”,遭到老人家属暴打;杭州一位小伙因没给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让座,被扇了5个耳光;石家庄一70岁老人因向一女孩索座被拒后竟一屁股坐在了女孩腿上。
2014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MH370航班终结于印度洋,而当晚11点,萧亚轩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带笑脸的自拍,并称"致全天下,愿你们都好",随即引来网友留言骂道"坠机了还笑得出来,真是狼心狗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这一天的热门微博排行里,网友发现居然还有一条搞笑漫画被顶上去了,在满屏地震相关内容中间显得特别突兀。而实际上这条微博是作者丁一晨在地震前一天发布的,第二天她发现被系统自动推荐为热门微博后,主动要求把她的漫画从热门微博里删除,以免招来骂声,尽管事实上她还是被网友痛骂了。而同一天,王力宏、陈意涵等人因所发微博未提地震,被网友批评"居然对地震无动于衷"。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一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未曾施救,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施以援手,18名路人被网友热批。
【概念阐释】
所谓的“道德绑架”,指将用在圣人身上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
观点一(保守主义):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么都称之为“道德绑架”的人,等于连这样的道德底线和道德义务都要取消。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伪道德主义由于把政治义务与道德义务、不同的道德标准混在一起,难以在国家与社会间划出一条边界。而道德虚无主义则拒斥公民社会的道德基础。
【各方评论】
★其实,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规定乘客在公交车上要给他人让座。也就是说,在车上主动为需要的人让座只是一种被提倡的美德而非必须。有人出于道德感、责任感而积极让座值得肯定和称赞,但是出于个人自由和权利选择“不让座”也不应受到谴责甚至是报复。
更何况,让座是美德并不代表不让座的人就道德沦丧,没有道德。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各异,道德感也体现在不同地方,以单一的价值体系去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本身就是肤浅、不尊重人的。一个平时乐于助人的小伙子,完全可能因为今天受到打击,心情不好,或是身体疲惫而不愿意让座。在社会现实中,“二元对立”对立式的非黑即白思维不可取,简单的将人分为“道德”与“不道德”是一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自负。
道德的基础是自律,用武力胁迫他人变得“道德”本身就是对道德的亵渎,是以道德之名义耍流氓。老人因为年轻人没有让座而大打出手,自以为是“为正义而战”,为了拯救青年的“道德”,但事实却是滥用了道德,伤害了道德原意。
更何况,年轻人不让座如果非要说“有错”,也顶多是在道德层面没有做到最好。但是因为年轻人不让座就拳脚相向的老年人却是切切实实触犯了法律。以违法行为来报复别人“道德上的不作为”,是在滥用道德和法律的尺度,混淆义务和权利的边界。
“让座还是不让座”,这是个个人问题。我们大可倡导和呼吁社会形成更好的风气,让大家能够心甘情愿地主动为特殊人群让座。但是“不让座”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权利,我们还应理解和宽容。因为强迫每个人都成为“道德楷模”的社会是以道德大棒行野蛮之实,个人不自由,则美德无意义。
——凤凰网《别用道德大棒绑架“不让座”的年轻人》
我们一些人只是激昂地怒骂一阵,从来不去认真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不断的怒骂,不断的情结化,最后什么事也做不成。他们叫过了,闹过了,就自以为自己很道德,很强大。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道德绑架最大的“收获”,就是让这些总是不停地发脾气的人们,拒绝理性与智慧。渐渐地,道德绑架不过在正义的伪装下,走向幼稚或野蛮。历史上,我们的一帮道德卫士,在激昂中浪费国家有限的资源,贻误发展机遇,然后就是悲愤,再悲愤。有时不但一事无成,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混乱,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屈辱。
道德的能力有限,而且有很多道德说教,并不那么正确。道德应当是基本的善,引导社会拥有的基本伦理。但中国式的道德绑架,爱把道德功能放大,以为只要祭起道德的利器,就能天下无敌。结果,过度的道德要求与人治密切结合,令中国很难走出人治的困境。偶有清官,人们感恩戴德。有时候,一个清官变成贪官,大家又更加激愤。我们老是盼清官,把清官弄成学习的榜样,却不明白没有制度保证的清官并不可靠。
我不知道国人还要在道德绑架中生活多久。我只知道我们越是处于道德的亢奋中,就越显得浅薄和草率。
★长久以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是让座是文明的举动,是一个人素质与修养的体现,那么,不让座自然就站在了文明的对立面——不文明、不道德!正是因为这种惯性思维,使得我们在面对他人不让座时,自然而然的将这种行为与社会冷漠、道德沦丧联系在一起,由此导致了部分“弱势群体”理所应当的接受他人让座,甚至是强制、暴力胁迫他人让座。殊不知,买票乘车是大家共同享有的权利,让座是将自己的权益过渡给别人,不让座也一点儿错没有,套用《甄嬛传》里熹贵妃的一句话:“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当然,“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爱幼”亦然,只有公众自觉践行“尊老爱幼”的道德行为、主动弘扬美好道德的社会风尚,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同时,笔者在此呼吁大众,遇到问题时多换位思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希望他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去待人,切忌用道德绑架美德,不发自内心意愿,又怎能称得上美德呢?
★我们轻易便可宽恕自己的恶行,但却绝对不能原谅别人的污点。而似乎必然的逻辑是,因为自身的诸多缺陷,对他人的攻击便异常凶猛无情——好像在完成一次人生的伟大冲锋,全然忘记了这是杀戮,会刺疼更多人的心。
支撑我们的伦理基石是:任何别人都应该是道德完善的人,以此要求他们承担其道德义务,是无可指责的高尚行为。仔细想来,我们只是借此把不忍目睹的血淋淋场面,貌似高尚地化作自己的伦理点心而已。那些无辜的人——《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非常好地复原了现场,证明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看见了血泊中的小悦悦——仅仅因为与悲惨的事件相关,就被迫成了大众肆意蹂躏的对象。我们知道这种杀戮的有效性,对方根本无从反抗,也无力反抗。我们愈义愤,杀声愈响,就愈有效果,去除了自身嫌疑,又获得了道德优越感,可谓完胜。不幸的是,我们杀死了一大堆无辜的同类。当然,在我们眼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无辜的人,问题仅仅在于谁会被我们逮住而已。
审判往往具有戏剧性的效果,似乎教育了全社会,维护了某种德行,又卸掉了自身良知包袱。
不仅仅如此,江苏溧阳一低级官员的微博偷情以及资本达人王功权私奔事件,都带有道德审讯的意味。官员,一旦和性发生关联,整个社会就立即莫名地亢奋起来,好像发现了肥美的猎物,可以一展绝技,于此获得巨大的满足。大众有追逐施虐的快感的本能,这毫不奇怪,问题在于,媒体乐于鼓动这种本能,并从中收获“影响力”:我可以拔掉任何人的一张皮,只要我想——当然是没有毒牙的人,不会影响媒体饭碗的人。
道德拷问者如此之众,照例说我们应该看到更多道德的影子才是。事实上,满街触目可见不道德的行为。这只有一个解释:当我们用道德追问别人时,自己骄傲地站在高处;而当我们混入生活海洋中时,也随行就市成为不道德的人。
★现在许多人习惯用强制的方式来要求别人服从他的道德标准,这种道德绑架的方式大有泛滥之意,因为互联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利用,网上曝光成为当下尽人皆知的杀手锏。
虽然道德有赏善罚恶的性质,但道德是保护所有相关人的,而不是仅仅保护其中一部分人或者道德高尚者的,道德其实是用来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个人的利益,把互相伤害的程度减至最低。但是在一些人手中,“道德”反成了威胁和伤害他人的利器。再这样下去,虚拟的互联网成了道德屠宰场,我们的现实生活估计也美好不到哪儿去。
据都市快报报道,杭州一位女子在公交车上拒绝给老太太让座,被同是乘客的七旬老伯拍下四张照片,并称要将照片传至网上,女子要求老伯将照片删掉遭到拒绝后报警。老伯删了相片,但是相当想不通。
老伯这种行为,应该算得上是无可争议的道德绑架。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应该算是一种公认的道德义务。可是,这位姑娘称自己挂了四天盐水,身体欠佳,想来也算得上是老弱病残孕之一,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这里头的松紧尺度暂且不表,就算一个身体健康的女孩,明目张胆地不给老人让座,她的行为值得当事人对她进行道德谴责和帮助教育,目的是让她知道服从于道德的公约力,以后再有类似情况,能够自觉自愿地走在道德底线的内侧。但是想来,用威胁、伤害、惩治的方式,把她的脸印上道德罪人的字样、被全国人民的口水淹死,我们的公交车上从此就道德和谐了吗?道德的阳光普照是通过杀一儆百、血雨腥风的过程实现的吗?
对于权力的渴望,可能是一些人天生的不懈追求。互联网让许许多多普通人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一种个人力量向权力无限接近的可能。其中,道德成为最容易被利用的一种借口。但是,如果现实生活被虚拟世界的法则笼罩,那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契约乃至法律法规,都有可能被个人意志所凌驾。这种后果,可能是最不道德的,当然,更是极其危险的。
★这似乎是一个绑架流行的时代。除了为了索财的人身绑架外,还有通过意识形态和仇恨进行绑架,有通过爱情绑架的,还有这让人奋不顾身的道德绑架。比如要求富人捐款,比如要求或是奖励公交车乘客主动让座给老人,甚至曝光不让座的乘客。用拿“让座”来扯“ 道德素质”的淡,多少有点像多走了半步的好心好意,如果这种文明道德行为如要奖惩制度来保证,那这本身便是一种悲哀。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在上帝的能力和善心之间没有一种永久的平行,那这种善心乐意就甚至既不是善心也不是乐意了。”如果所谓的“善心”甚至还要剥夺了他人的权利和幸福,这就更不可取了。
★但说实在话,扣上“道德绑架”的帽子又能如何?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措施,比如,如何使舆论成为一种有效的力量,能遏制所谓“道德绑架”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上演?或者,义务是否要晋升到规定之列?因为,即使成为法规几年前微博上红极一时的“不常回家看看会犯法”,到今天也是悄无声息,不孝子女仍然是社会普遍存在现象。这就证明不论是道德绑架还是出台法律法规,都难以约束人性本身,而理论比起实践,效果显然差得多。
很多年来,人们都幻想这个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路不拾遗,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但实际上这个社会足以令人失望,“道德绑架”也正是基于对理想中美德社会的渴望而产生。但,如果我们选择用道德绑架作为事件的总结而非解决,如果口头发泄永远胜过实际行动,那么,我们又凭什么不让那对社会的抱怨,演变成老人殴打不让座年轻人的谩骂与轻侮?
★中国人自古以来在精神方面受害最大最深的是什么呢?是被道德欺骗和压迫,至今未尝觉醒。我们对道德戒律总是有一种很天真的崇拜倾向,以为道德万能,道德重于泰山,只要反复地教育人民遵守道德,社会就会清明,人人都会成为君子,殊不知道德向来对阻止坏事的发生完全无能为力,对坏蛋的约束总是形同虚设,但是对好人的禁锢却威力无穷,道德常常异化成为一种杀人利器,专门镇压老实人。当道德滑稽地演变为文化的毒药时,它的名字就叫做“恶道”。那么什么时候道德会变成毒药呢?过度与绑架。
一、道德过度与精神绑架的阴谋与灾难
过度很好理解,就是孔子说“过犹不及”的过分,超过正常值,违反常识,凡事讲绝对。绑架呢 ?从学理上来说,什么叫精神绑架呢?概括如下:在你面对一件人事关系或者社会事件、行为、生活政治问题等等方面,你有自己独立的态度、观点、意见或处理方式,你容或有不同意见或同情或反对,至少是有保留意见,但是却遭遇到强势者站在道德立场的制高点,或者一种优越的精神价值观上,对你的整个精神世界——包括你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心理——施加强迫性影响,试图利用他的优势和你的弱点或者软弱、顾忌诸如此类,从而控制你的精神存在和表现姿态,扭曲你的意志,犹如劫持和绑架一般,使你不得不低头屈服,违心地服从,或者沉默。此可谓“精神绑架”。精神绑架比物质利益的绑架会更令人感到痛苦和压抑,因为这是对一个人人格、性格、尊严、价值观和自由的欺侮和蔑视,甚至是否定、强奸。道德过度和精神绑架二者是一对双胞胎,总是一起合伙出场,过度就为了对他人施加精神绑架。
道德有一个底线和一个宽容,底线就是不能“积极地主动地处心积虑地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而宽容则是,被暴力强奸时可以违心地越过道德底线。就好像在侵略者入侵时不能主动积极地协助敌人残害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是伤天害理,这不是一般的违背道德问题,正如杀人就不是什么违反道德的问题而是丧尽天良人性的罪过。但是当你处于弱势,无法抗衡,你被绑架劫持,你无法面对亲人们在你面前被折磨的痛苦,你只好让步退却,这是合理的。“我们时常责怪一个人懦弱,但是懦弱有什么错呢?无论是在极权还是在暴民政治时期,与其说是人们的一项处事抉择,弗如说是一项权利。他为生活于乱世之中的人们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熊培云)
合理的就是合乎常识。合乎常识就是正常道德要始终坚持的铁律。道德千万不能过度,一过度了,它就成了违反它自身价值理想的“恶道”;道德千万不能绑架他人,自己做不到的不能够强迫他人做到;某些特殊的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做到了才奇怪呢。
二、谁是道德过度和精神绑架的制造者?
道德过度和精神绑架是怎样造成的呢?哈耶克说过:“人类最深重的灾难,都是由好人以最正义的名义施行的。”这个世界当然需要大家都做好人,但是你没有办法识别谁是真正的好人。本来道德只是规范蠢蠢欲动的小人之心的利器,最大的讽刺却是,道德总是制约真正的好人,使他们变得越加安分守己小心翼翼委曲求全胆颤心惊,于是道德就演变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荒唐的二律背反囚笼,你不要道德不行,可是遍地过度的道德戒律,都变成为老实好人头上的紧箍咒,你一动念头就头疼,汗津津出,因为他们已经被至高无上的道德绑架了。
凡是道德对于真正彻底的坏人,没有一丝一毫的约束力,但是道德最有效的就是对好人的制约。如果一个文化体系没有发展出一个良好的民主法治制度和自由公平的文明环境,则道德至上主义就一定会伴随着专制统治产生。你说中国古代谁最倡导道德至上?皇帝。但是他说的道德是对人不对己的,皇帝口口声声说的是道德,自己的行为最不遵照道德。皇帝说以孝治天下,然而弑父屠兄争夺皇权的正是他们。中国人在历史上最无能的就是没有创造出一个合理的政治制度。
还有谁充当了道德过度和道德绑架的帮凶呢?政治野心家,谄媚的文化人,极端道德家,还有天下众生糊涂虫。野心家要权力,为了防止他人染指,除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还要有笔杆子的协助,以道德高位气势凌人使人就范。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已。谄媚的文化人是窥破皇帝和野心家的需要,通过出卖文化制造道德武器为他人做嫁衣裳而同时使自己得到莫大的好处。有一类非常幼稚的道德家,眼里只有理想,偏偏没有任何管理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才能,他们的人生就是永远只唱原则高调,永远只讲最理想的境界,非常缺乏常识和实践理性,他们总是走极端,绝对化,就算他们的确是清高廉洁一生的,但是他们唱高调的道德至上主义却成了杀人的利器和破坏世界正常秩序的工具,可是他们不管,只要陶醉在自己一手创造的道德美景中就有了伟大的成就感。天下众生本来永远也不打算做英雄的,所以也就基本没有了做叛徒的机会,因此众人舆论都主张以纯洁的水灌人喝下去,管你矿物质够不够水体活不活,无形中充当了狐假虎威的应声虫。一个文化体的人民如果缺乏文明常识和反思理性,就会显得很天真,既绝对相信专制者的谎言,更相信空头的道德教训可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总是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就是最大的道德谰言。对以往发生过的灾难不加反思的,就一次又一次地使自己陷入困境。天下糊涂虫最愚蠢的就是,自己明明也做不到的,却相信制定出来的道德高调可以使世界和平。道德一过度,就要绑架老实人无所适从,但是我们都不再追究理会了。
三、如何重建我们的道德和未来?
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道德,和道德会在什么前提下才会有效,于是引导我思考,讲道德是有限制条件的,就是说,凡“道德”都是“有限道德”。道德前面必须加上“文明”二字作限制语,不文明的旧道德应当废除。我的观点是:道德是自律的东西,和不文明的人宣讲道德,完全无效,所以法治和制度规则必须是前提。没有法治、不讲道理、权贵横行的社会,才会以向公众宣讲道德为门面。我生活在澳洲,我基本看不到、听不到讲道德的宣传,凡不讲道德者,有法规管治他,所以讲道德一定是自律自觉的,谁要不讲,那他就开始以身试法,你跟他说大道理,已属多余。
如何重建我们的道德和未来?其实应当从常识做起,重建道德理性。首先,对以过度道德对我们精神绑架的权贵say no,拒绝道德他律的虚假理论。然后,不要跟着人家唱红歌!在广场运动中,你一定会被绑架!唯有你的独立自主精神最可贵。第三,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在道德自律方面成为一个理性人。守法,自治,正派,文明,合作,维护你的尊严和自由,也维护其他人的尊严和自由。时时反思上述几条,做好你自己,不需要他人来说教。最重要的,是不需要他人来制约你,但是你讲道理。第四,以严格的法治规则为道德守护外延边界。在公共社会中,道德是有限的,且仅仅是自律而已,不得用于他律。这条不成文的规则,是基于道德他律的软弱性和不得干涉他人自由权利的原则,如果某人违反道德超过了社会刚性规范,则应由法律去制裁,如果他达不到那个被制裁的界限,即使我们想劝喻,他也是不会改变的。自由和法治才是一个好社会的保障。
真正的道德是在这样的社会里才产生效用:一个以法治、民主、平等、自由为基础的公民社会;准此,那么道德就是一种文明而正派的社会和内心秩序。守法的公民基于人的道德自我完足性,努力自觉做一个有理性、有尊严和有道德感的文明人,善良而互爱,正派而讲道理,反对一切暴力,自我管理,合作至上。而准此,才是一个有道德的好社会。一个初生儿童,在良好教育的环境下,从小学会做一个法治社会中的自律文明人。那么,无需对任何人讲道德,更不能以道德为绑架的利器,自有公共社会的规则和内心的尊严感限制着他。假如他要越轨,和他讲道德,已经是对牛弹琴了。
【讨论话题】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面对频频出现的“道德捆绑”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有关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1、以跟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2、回帖字数不少于100字。3、鼓励对他人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21日,浦江网友“骑小轮的大伟”发了一条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关注:“为了政策,我也算是拼命了!对将来的儿子说一句:放心中考吧,爸已经帮你拿到政策加分了!”
(北京晚报9月25日)各地献血政策频出“奇葩”,昨日网友爆料,浙江浦江出台政策,家长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子女中考可加分。以致网友感叹:拼爹过时,拼血时代到了!无独有偶,陕西宝鸡近日也颁布《无偿献血管理办法》,规定10月1日起,市民在领驾照、结婚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前应无偿献血,此举被网友质疑为强捐。
据了解,该《办法》新增倡议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每年无偿献血一次;新录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无偿献血一次;本市公民在领取机动车辆驾驶证前、男女青年在领取结婚证时、高中毕业学生在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后,都应无偿献血一次。虽然《办法》全文暂未公布,但公布的新增内容引发网友质疑。网友“962464—”称:“献血自愿,怎么成强制性了,谁有权剥夺个人权利。”很多网友评论表示“这就变味了!”
昨天,宝鸡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拴林回应称,这只是一种倡议,并不是硬性规定,网友的理解有些断章取义,不会因市民未无偿献血,而不予颁发驾驶证、结婚证等。李拴林解释称,新《办法》规定领驾照、毕业证前无偿献血,是为了让这些献血人群建立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考虑到目前供血吃紧,为了用血保障。
宝鸡市卫生局官方微博也回应称:《办法》仅仅是倡议,不是强制。无偿献血不仅奉 献爱心,而且培育的是社会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精神,希望网友对政策的倡议予以理解。
【其他事件】
2014年9月4日下午1时许,武汉801路上,一位坐在老年座位上的年轻人因没让座,遭几名老人暴打。据目击乘客说,老人们就站在男青年身边,可能是没有站稳碰到了他,男青年骂了几句,老人称不让座也就算了,何必要骂人。争吵拉扯中,一名老人打了该男子几拳。(9月5日《楚天都市报》)
沈阳一女孩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时,因嘟囔了一句“为什么偏是我让座”,遭到老人家属暴打;杭州一位小伙因没给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让座,被扇了5个耳光;石家庄一70岁老人因向一女孩索座被拒后竟一屁股坐在了女孩腿上。
2014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MH370航班终结于印度洋,而当晚11点,萧亚轩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带笑脸的自拍,并称"致全天下,愿你们都好",随即引来网友留言骂道"坠机了还笑得出来,真是狼心狗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这一天的热门微博排行里,网友发现居然还有一条搞笑漫画被顶上去了,在满屏地震相关内容中间显得特别突兀。而实际上这条微博是作者丁一晨在地震前一天发布的,第二天她发现被系统自动推荐为热门微博后,主动要求把她的漫画从热门微博里删除,以免招来骂声,尽管事实上她还是被网友痛骂了。而同一天,王力宏、陈意涵等人因所发微博未提地震,被网友批评"居然对地震无动于衷"。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一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未曾施救,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施以援手,18名路人被网友热批。
【概念阐释】
所谓的“道德绑架”,指将用在圣人身上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
观点一(保守主义):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么都称之为“道德绑架”的人,等于连这样的道德底线和道德义务都要取消。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伪道德主义由于把政治义务与道德义务、不同的道德标准混在一起,难以在国家与社会间划出一条边界。而道德虚无主义则拒斥公民社会的道德基础。
【各方评论】
★其实,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规定乘客在公交车上要给他人让座。也就是说,在车上主动为需要的人让座只是一种被提倡的美德而非必须。有人出于道德感、责任感而积极让座值得肯定和称赞,但是出于个人自由和权利选择“不让座”也不应受到谴责甚至是报复。
更何况,让座是美德并不代表不让座的人就道德沦丧,没有道德。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各异,道德感也体现在不同地方,以单一的价值体系去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本身就是肤浅、不尊重人的。一个平时乐于助人的小伙子,完全可能因为今天受到打击,心情不好,或是身体疲惫而不愿意让座。在社会现实中,“二元对立”对立式的非黑即白思维不可取,简单的将人分为“道德”与“不道德”是一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自负。
道德的基础是自律,用武力胁迫他人变得“道德”本身就是对道德的亵渎,是以道德之名义耍流氓。老人因为年轻人没有让座而大打出手,自以为是“为正义而战”,为了拯救青年的“道德”,但事实却是滥用了道德,伤害了道德原意。
更何况,年轻人不让座如果非要说“有错”,也顶多是在道德层面没有做到最好。但是因为年轻人不让座就拳脚相向的老年人却是切切实实触犯了法律。以违法行为来报复别人“道德上的不作为”,是在滥用道德和法律的尺度,混淆义务和权利的边界。
“让座还是不让座”,这是个个人问题。我们大可倡导和呼吁社会形成更好的风气,让大家能够心甘情愿地主动为特殊人群让座。但是“不让座”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权利,我们还应理解和宽容。因为强迫每个人都成为“道德楷模”的社会是以道德大棒行野蛮之实,个人不自由,则美德无意义。
——凤凰网《别用道德大棒绑架“不让座”的年轻人》
我们一些人只是激昂地怒骂一阵,从来不去认真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不断的怒骂,不断的情结化,最后什么事也做不成。他们叫过了,闹过了,就自以为自己很道德,很强大。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道德绑架最大的“收获”,就是让这些总是不停地发脾气的人们,拒绝理性与智慧。渐渐地,道德绑架不过在正义的伪装下,走向幼稚或野蛮。历史上,我们的一帮道德卫士,在激昂中浪费国家有限的资源,贻误发展机遇,然后就是悲愤,再悲愤。有时不但一事无成,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混乱,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屈辱。
道德的能力有限,而且有很多道德说教,并不那么正确。道德应当是基本的善,引导社会拥有的基本伦理。但中国式的道德绑架,爱把道德功能放大,以为只要祭起道德的利器,就能天下无敌。结果,过度的道德要求与人治密切结合,令中国很难走出人治的困境。偶有清官,人们感恩戴德。有时候,一个清官变成贪官,大家又更加激愤。我们老是盼清官,把清官弄成学习的榜样,却不明白没有制度保证的清官并不可靠。
我不知道国人还要在道德绑架中生活多久。我只知道我们越是处于道德的亢奋中,就越显得浅薄和草率。
——凤凰网《道德绑架的成事不足》
★长久以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是让座是文明的举动,是一个人素质与修养的体现,那么,不让座自然就站在了文明的对立面——不文明、不道德!正是因为这种惯性思维,使得我们在面对他人不让座时,自然而然的将这种行为与社会冷漠、道德沦丧联系在一起,由此导致了部分“弱势群体”理所应当的接受他人让座,甚至是强制、暴力胁迫他人让座。殊不知,买票乘车是大家共同享有的权利,让座是将自己的权益过渡给别人,不让座也一点儿错没有,套用《甄嬛传》里熹贵妃的一句话:“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当然,“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爱幼”亦然,只有公众自觉践行“尊老爱幼”的道德行为、主动弘扬美好道德的社会风尚,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同时,笔者在此呼吁大众,遇到问题时多换位思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希望他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去待人,切忌用道德绑架美德,不发自内心意愿,又怎能称得上美德呢?
——搜狐评论《别让道德“枷锁”绑架让座美德》
★我们轻易便可宽恕自己的恶行,但却绝对不能原谅别人的污点。而似乎必然的逻辑是,因为自身的诸多缺陷,对他人的攻击便异常凶猛无情——好像在完成一次人生的伟大冲锋,全然忘记了这是杀戮,会刺疼更多人的心。
支撑我们的伦理基石是:任何别人都应该是道德完善的人,以此要求他们承担其道德义务,是无可指责的高尚行为。仔细想来,我们只是借此把不忍目睹的血淋淋场面,貌似高尚地化作自己的伦理点心而已。那些无辜的人——《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非常好地复原了现场,证明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看见了血泊中的小悦悦——仅仅因为与悲惨的事件相关,就被迫成了大众肆意蹂躏的对象。我们知道这种杀戮的有效性,对方根本无从反抗,也无力反抗。我们愈义愤,杀声愈响,就愈有效果,去除了自身嫌疑,又获得了道德优越感,可谓完胜。不幸的是,我们杀死了一大堆无辜的同类。当然,在我们眼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无辜的人,问题仅仅在于谁会被我们逮住而已。
审判往往具有戏剧性的效果,似乎教育了全社会,维护了某种德行,又卸掉了自身良知包袱。
不仅仅如此,江苏溧阳一低级官员的微博偷情以及资本达人王功权私奔事件,都带有道德审讯的意味。官员,一旦和性发生关联,整个社会就立即莫名地亢奋起来,好像发现了肥美的猎物,可以一展绝技,于此获得巨大的满足。大众有追逐施虐的快感的本能,这毫不奇怪,问题在于,媒体乐于鼓动这种本能,并从中收获“影响力”:我可以拔掉任何人的一张皮,只要我想——当然是没有毒牙的人,不会影响媒体饭碗的人。
道德拷问者如此之众,照例说我们应该看到更多道德的影子才是。事实上,满街触目可见不道德的行为。这只有一个解释:当我们用道德追问别人时,自己骄傲地站在高处;而当我们混入生活海洋中时,也随行就市成为不道德的人。
——搜狐博客《每个人都被道德绑架》
★现在许多人习惯用强制的方式来要求别人服从他的道德标准,这种道德绑架的方式大有泛滥之意,因为互联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利用,网上曝光成为当下尽人皆知的杀手锏。
虽然道德有赏善罚恶的性质,但道德是保护所有相关人的,而不是仅仅保护其中一部分人或者道德高尚者的,道德其实是用来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个人的利益,把互相伤害的程度减至最低。但是在一些人手中,“道德”反成了威胁和伤害他人的利器。再这样下去,虚拟的互联网成了道德屠宰场,我们的现实生活估计也美好不到哪儿去。
据都市快报报道,杭州一位女子在公交车上拒绝给老太太让座,被同是乘客的七旬老伯拍下四张照片,并称要将照片传至网上,女子要求老伯将照片删掉遭到拒绝后报警。老伯删了相片,但是相当想不通。
老伯这种行为,应该算得上是无可争议的道德绑架。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应该算是一种公认的道德义务。可是,这位姑娘称自己挂了四天盐水,身体欠佳,想来也算得上是老弱病残孕之一,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这里头的松紧尺度暂且不表,就算一个身体健康的女孩,明目张胆地不给老人让座,她的行为值得当事人对她进行道德谴责和帮助教育,目的是让她知道服从于道德的公约力,以后再有类似情况,能够自觉自愿地走在道德底线的内侧。但是想来,用威胁、伤害、惩治的方式,把她的脸印上道德罪人的字样、被全国人民的口水淹死,我们的公交车上从此就道德和谐了吗?道德的阳光普照是通过杀一儆百、血雨腥风的过程实现的吗?
对于权力的渴望,可能是一些人天生的不懈追求。互联网让许许多多普通人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一种个人力量向权力无限接近的可能。其中,道德成为最容易被利用的一种借口。但是,如果现实生活被虚拟世界的法则笼罩,那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契约乃至法律法规,都有可能被个人意志所凌驾。这种后果,可能是最不道德的,当然,更是极其危险的。
——北京晚报《警惕道德绑架》
★这似乎是一个绑架流行的时代。除了为了索财的人身绑架外,还有通过意识形态和仇恨进行绑架,有通过爱情绑架的,还有这让人奋不顾身的道德绑架。比如要求富人捐款,比如要求或是奖励公交车乘客主动让座给老人,甚至曝光不让座的乘客。用拿“让座”来扯“ 道德素质”的淡,多少有点像多走了半步的好心好意,如果这种文明道德行为如要奖惩制度来保证,那这本身便是一种悲哀。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在上帝的能力和善心之间没有一种永久的平行,那这种善心乐意就甚至既不是善心也不是乐意了。”如果所谓的“善心”甚至还要剥夺了他人的权利和幸福,这就更不可取了。
——光明网《别让生活被道德绑架》
★但说实在话,扣上“道德绑架”的帽子又能如何?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措施,比如,如何使舆论成为一种有效的力量,能遏制所谓“道德绑架”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上演?或者,义务是否要晋升到规定之列?因为,即使成为法规几年前微博上红极一时的“不常回家看看会犯法”,到今天也是悄无声息,不孝子女仍然是社会普遍存在现象。这就证明不论是道德绑架还是出台法律法规,都难以约束人性本身,而理论比起实践,效果显然差得多。
很多年来,人们都幻想这个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路不拾遗,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但实际上这个社会足以令人失望,“道德绑架”也正是基于对理想中美德社会的渴望而产生。但,如果我们选择用道德绑架作为事件的总结而非解决,如果口头发泄永远胜过实际行动,那么,我们又凭什么不让那对社会的抱怨,演变成老人殴打不让座年轻人的谩骂与轻侮?
——人民网《道德绑架不是唯一答案》
★中国人自古以来在精神方面受害最大最深的是什么呢?是被道德欺骗和压迫,至今未尝觉醒。我们对道德戒律总是有一种很天真的崇拜倾向,以为道德万能,道德重于泰山,只要反复地教育人民遵守道德,社会就会清明,人人都会成为君子,殊不知道德向来对阻止坏事的发生完全无能为力,对坏蛋的约束总是形同虚设,但是对好人的禁锢却威力无穷,道德常常异化成为一种杀人利器,专门镇压老实人。当道德滑稽地演变为文化的毒药时,它的名字就叫做“恶道”。那么什么时候道德会变成毒药呢?过度与绑架。
一、道德过度与精神绑架的阴谋与灾难
过度很好理解,就是孔子说“过犹不及”的过分,超过正常值,违反常识,凡事讲绝对。绑架呢 ?从学理上来说,什么叫精神绑架呢?概括如下:在你面对一件人事关系或者社会事件、行为、生活政治问题等等方面,你有自己独立的态度、观点、意见或处理方式,你容或有不同意见或同情或反对,至少是有保留意见,但是却遭遇到强势者站在道德立场的制高点,或者一种优越的精神价值观上,对你的整个精神世界——包括你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心理——施加强迫性影响,试图利用他的优势和你的弱点或者软弱、顾忌诸如此类,从而控制你的精神存在和表现姿态,扭曲你的意志,犹如劫持和绑架一般,使你不得不低头屈服,违心地服从,或者沉默。此可谓“精神绑架”。精神绑架比物质利益的绑架会更令人感到痛苦和压抑,因为这是对一个人人格、性格、尊严、价值观和自由的欺侮和蔑视,甚至是否定、强奸。道德过度和精神绑架二者是一对双胞胎,总是一起合伙出场,过度就为了对他人施加精神绑架。
道德有一个底线和一个宽容,底线就是不能“积极地主动地处心积虑地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而宽容则是,被暴力强奸时可以违心地越过道德底线。就好像在侵略者入侵时不能主动积极地协助敌人残害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是伤天害理,这不是一般的违背道德问题,正如杀人就不是什么违反道德的问题而是丧尽天良人性的罪过。但是当你处于弱势,无法抗衡,你被绑架劫持,你无法面对亲人们在你面前被折磨的痛苦,你只好让步退却,这是合理的。“我们时常责怪一个人懦弱,但是懦弱有什么错呢?无论是在极权还是在暴民政治时期,与其说是人们的一项处事抉择,弗如说是一项权利。他为生活于乱世之中的人们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熊培云)
合理的就是合乎常识。合乎常识就是正常道德要始终坚持的铁律。道德千万不能过度,一过度了,它就成了违反它自身价值理想的“恶道”;道德千万不能绑架他人,自己做不到的不能够强迫他人做到;某些特殊的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做到了才奇怪呢。
二、谁是道德过度和精神绑架的制造者?
道德过度和精神绑架是怎样造成的呢?哈耶克说过:“人类最深重的灾难,都是由好人以最正义的名义施行的。”这个世界当然需要大家都做好人,但是你没有办法识别谁是真正的好人。本来道德只是规范蠢蠢欲动的小人之心的利器,最大的讽刺却是,道德总是制约真正的好人,使他们变得越加安分守己小心翼翼委曲求全胆颤心惊,于是道德就演变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荒唐的二律背反囚笼,你不要道德不行,可是遍地过度的道德戒律,都变成为老实好人头上的紧箍咒,你一动念头就头疼,汗津津出,因为他们已经被至高无上的道德绑架了。
凡是道德对于真正彻底的坏人,没有一丝一毫的约束力,但是道德最有效的就是对好人的制约。如果一个文化体系没有发展出一个良好的民主法治制度和自由公平的文明环境,则道德至上主义就一定会伴随着专制统治产生。你说中国古代谁最倡导道德至上?皇帝。但是他说的道德是对人不对己的,皇帝口口声声说的是道德,自己的行为最不遵照道德。皇帝说以孝治天下,然而弑父屠兄争夺皇权的正是他们。中国人在历史上最无能的就是没有创造出一个合理的政治制度。
还有谁充当了道德过度和道德绑架的帮凶呢?政治野心家,谄媚的文化人,极端道德家,还有天下众生糊涂虫。野心家要权力,为了防止他人染指,除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还要有笔杆子的协助,以道德高位气势凌人使人就范。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已。谄媚的文化人是窥破皇帝和野心家的需要,通过出卖文化制造道德武器为他人做嫁衣裳而同时使自己得到莫大的好处。有一类非常幼稚的道德家,眼里只有理想,偏偏没有任何管理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才能,他们的人生就是永远只唱原则高调,永远只讲最理想的境界,非常缺乏常识和实践理性,他们总是走极端,绝对化,就算他们的确是清高廉洁一生的,但是他们唱高调的道德至上主义却成了杀人的利器和破坏世界正常秩序的工具,可是他们不管,只要陶醉在自己一手创造的道德美景中就有了伟大的成就感。天下众生本来永远也不打算做英雄的,所以也就基本没有了做叛徒的机会,因此众人舆论都主张以纯洁的水灌人喝下去,管你矿物质够不够水体活不活,无形中充当了狐假虎威的应声虫。一个文化体的人民如果缺乏文明常识和反思理性,就会显得很天真,既绝对相信专制者的谎言,更相信空头的道德教训可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总是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就是最大的道德谰言。对以往发生过的灾难不加反思的,就一次又一次地使自己陷入困境。天下糊涂虫最愚蠢的就是,自己明明也做不到的,却相信制定出来的道德高调可以使世界和平。道德一过度,就要绑架老实人无所适从,但是我们都不再追究理会了。
三、如何重建我们的道德和未来?
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道德,和道德会在什么前提下才会有效,于是引导我思考,讲道德是有限制条件的,就是说,凡“道德”都是“有限道德”。道德前面必须加上“文明”二字作限制语,不文明的旧道德应当废除。我的观点是:道德是自律的东西,和不文明的人宣讲道德,完全无效,所以法治和制度规则必须是前提。没有法治、不讲道理、权贵横行的社会,才会以向公众宣讲道德为门面。我生活在澳洲,我基本看不到、听不到讲道德的宣传,凡不讲道德者,有法规管治他,所以讲道德一定是自律自觉的,谁要不讲,那他就开始以身试法,你跟他说大道理,已属多余。
如何重建我们的道德和未来?其实应当从常识做起,重建道德理性。首先,对以过度道德对我们精神绑架的权贵say no,拒绝道德他律的虚假理论。然后,不要跟着人家唱红歌!在广场运动中,你一定会被绑架!唯有你的独立自主精神最可贵。第三,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在道德自律方面成为一个理性人。守法,自治,正派,文明,合作,维护你的尊严和自由,也维护其他人的尊严和自由。时时反思上述几条,做好你自己,不需要他人来说教。最重要的,是不需要他人来制约你,但是你讲道理。第四,以严格的法治规则为道德守护外延边界。在公共社会中,道德是有限的,且仅仅是自律而已,不得用于他律。这条不成文的规则,是基于道德他律的软弱性和不得干涉他人自由权利的原则,如果某人违反道德超过了社会刚性规范,则应由法律去制裁,如果他达不到那个被制裁的界限,即使我们想劝喻,他也是不会改变的。自由和法治才是一个好社会的保障。
真正的道德是在这样的社会里才产生效用:一个以法治、民主、平等、自由为基础的公民社会;准此,那么道德就是一种文明而正派的社会和内心秩序。守法的公民基于人的道德自我完足性,努力自觉做一个有理性、有尊严和有道德感的文明人,善良而互爱,正派而讲道理,反对一切暴力,自我管理,合作至上。而准此,才是一个有道德的好社会。一个初生儿童,在良好教育的环境下,从小学会做一个法治社会中的自律文明人。那么,无需对任何人讲道德,更不能以道德为绑架的利器,自有公共社会的规则和内心的尊严感限制着他。假如他要越轨,和他讲道德,已经是对牛弹琴了。
——吕嘉健《论道德过度与精神绑架》
【讨论话题】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面对频频出现的“道德捆绑”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有关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1、以跟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2、回帖字数不少于100字。3、鼓励对他人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