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导致北京首都场航班大面积延误,火车晚点,城市交通一度混乱,目前已导致77人遇难160万人受灾。一场暴雨,暴露了这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脆弱,同时也让人感动于普通人之间的守望互助。
【讨论话题】这不是第一场暴雨,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场暴雨,在雨中,有愤怒,有心痛,有感动,有良知,而雨过天晴,我们除了情感的宣泄,虔诚的祭奠,更应当理性反思,这场暴雨能让我们发现怎样的问题?看清怎样的形势?请同学们以跟帖的形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暴雨使北京广渠门桥下一片汪洋,五辆车搁浅水中,其中一辆越野车中被困男子虽被救出,但送医抢救无效身亡。此前,他在黑色越野车里给妻子打电话求救,他打不开车门。这也是夫妻俩此生最后的通话。上图为搜救人员】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上图:北京地铁口】
【推荐阅读】
暴雨之初,路上的人们用手机记录着雨中的情景,似乎没有意识到一场灾难的来临。随着雨越下越大,来自官方、民间的信息开始在网上传播,事故、救援、求助,人们开始意识到这场大雨在制造交通拥堵、航班晚点、旅客滞留等问题的同时,正在危及一部分人的安全甚至生命。一场民间的自救与互助拉开序幕。正如网友所言,一夜暴雨,让人们看到了城市的美与丑。
“北京又成海了”
“有个小女孩还在下面。”居民谢宝成和王晓返回地下室,002号传来小女孩的呼救声。“找个最高处呆着,我们去救你。”谢宝成和王晓返回地面窗户处,和其他居民一起用手将窗户外封的彩钢板掀开一个口子。
谢宝成和一名邻居爬下去,此时的地下室近乎淹没,屋内的女孩隔着窗户玻璃呼救,但窗户无法打开。谢宝成挥起右手,一拳将玻璃砸碎,邻居抱出女孩,举给地面上的人们。
003号还困着姐弟两人。
男子扒着防盗门不停喊着“救救我们”。
“你把门锁打开,我们往外拉,你向外推。”可由于水压太大,门根本打不开。
王晓等人马上掀开003号窗户的彩钢板,水几乎与地面持平,无论怎样呼喊,屋内没有回应。“我们想再去地下室,但那的水位距离地下室天花板只有十公分左右。”邻居们只得等待救援人员赶到。
弟弟被救后回忆,屋里水位涨过人高,漂在水面的他和姐姐最终打开房门。他刚一出门就感到一阵电击,四肢无法动弹,又退回屋内。此时姐姐已不知去向。
弟弟清醒些许后,扶着墙继续尝试出门,再次被电回来。
回到屋内,他扒着墙壁,水位距天花板不足10厘米。正当快要被淹没时,水位开始下降。
目击居民说,消防员抵达后抽地下室的水,将弟弟救出,也在水中找到姐姐的遗体。
据了解,死者今年30多岁,来自山东。
“双闪车队”照亮雨夜
大雨考验着这座城市,也刺痛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们。
暴雨未停,积水未退,人们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对抗着61年来最强烈的暴雨袭击。
“机场快轨进水了,机场大巴排不上队,首都机场现在一辆出租也没有,谁来救救我们!”当晚,滞留在首都机场的旅客达8万多名,一名滞留乘客的微博引发了众多素不相识的网民的关注和转发。
“我们接你们回家。”晚上10时30分,望京小区居民王璐用“菠菜X6”的网名发布活动信息,引起市民强烈响应。
22日凌晨零点40分,第一批30辆私家车在望京奔驰大厦楼前集合,一路开着“双闪”信号灯奔赴机场接客。路上陆续有车加入爱心车队,到达T3航站楼时车辆达到50辆左右。
参与活动的马女士驾驶宝马车把两位澳大利亚女性游客从机场送至王府井附近的酒店。
这两位澳大利亚游客首次来中国旅行,不懂中文,深夜遇雨停滞在机场,看上去非常焦虑。马女士主动邀请她们乘车,起初她们有点戒备,问:“你是政府工作人员吗?”
马女士说:“我为自己干活。”
外国游客问:“你要多少钱?”
马女士说:“免费的。”
两位外国游客不可置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马女士说:“因为我们是北京人。今天北京特大暴雨,你们滞留在机场,我只是想看看能否给你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21日晚上12时30分到22日凌晨5时30分,至少有200辆私家车参与了本次救援活动,接送旅客达500人次。
自发志愿活动得到各方支持,有在机场第一线接送旅客的私家车主,有熬夜在后方提供路况信息的网友,还有人为开车人提供免费咖啡。
有网友评论:“望不到头的‘双闪’信号灯,都是爱心在闪耀。这闪亮使北京变得温暖。”
成长的“小困惑”
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王莹遇到了小困惑。
凌晨2时,敷完面膜,准备入睡的她,看到望京居民的活动。穿好衣服,带上手机和车钥匙,开车向机场驶去。
她赶到机场时,望京的车队还没到,王莹决定自己寻找需要帮助的旅客。
“我见人就问,需不需要帮忙,但都会被反问‘多少钱’‘能打票吗’‘给送到哪啊’。”
面对旅客的疑虑,王莹只得一遍遍解释“我是志愿者,送您到家,免费的。”
最终,一对40岁上下的夫妇上了王莹的车。一路上,王莹很少和两人对话,“生怕人家把我当成黑车司机,问得多了不好。”
“公司里有水有零食有电视有电脑有WIFI有床有沙发!免费提供!住南城的明天潮退了我还能给送回去……有想来的私信我!正好跟我就个伴儿!”雨夜中,一家公司的CEO刘爽发出这条微博,还贴出公司的具体地点。
起初鲜有人问,刘爽也不断转发自己的微博,“朋友们!真心提供避难所!没开玩笑!”
他在微博里强调“不是炒作!我也不是坏人!困在附近的可以过来避难!都是北京人,就想做点儿自己能做的!”
这一次,三万条转发给他带来了两名求助的受困者。
多位网友在微博中称,“这是一个正能量爆发的雨夜,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更加心心相依。”
也有网友说,“不管是受人帮助的,还是帮助别人,大家都在这个雨夜得到了成长。”
“借雨发财”那些人
与王莹和刘爽的困惑不同,一些“借雨发财”的人则遭到谴责。
据新华社报道,多位网友在微博中抱怨出租司机、酒店漫天要价,天灾面前看出人情冷暖。
网民“信王军”说:“昨晚的北京,因一场暴雨引发了不少人大发天灾财,大家一起谴责三元桥某旅馆昨晚抬价到2160元一晚,就因为机场大巴只到三元桥。出租车从机场到城里400元。”
“拦了好几辆车,无数闪烁着‘空车’的出租飞驰而过。那些大发暴雨财的出租车司机,从国贸到三元桥20元的打车费硬是要100元才走,还大言不惭地说多少年你才被这么黑一次,相当无语……”网友“马琳”说。
据多位网民反映,在暴雨危机时刻,首都机场高速的收费站秩序井然。 “昨晚很多私家车主自发前往接旅客,但机场高速收费站雨水已经淹没半个轮胎,车辆大排长龙,停在那儿随时都有熄火的危险!可是他们仍在一丝不苟地收费!收费!”一位网友反映。
不少网民指出,在凶猛无情的暴雨面前,北京的交通管理缺了点人情味儿。
“一场暴雨,让人们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北京:善良的人们自发参与救援,但机场高速的收费站仍然抓紧收费。城市建设的重大隐患非短期能弥补,但在软件管理上就不能人性化一点?”北京网民“韩志国”说。
面对网友自发前往免费接送乘客的车辆,许多外地乘客感叹:在巨大的天灾面前,北京民众所展露的素质、品德与干劲彰显了人间关爱、城市精神和社会进步,令人钦佩。但另一方面,北京公共交通应急不力的“软肋”再次暴露,有市民质疑:机场的公共交通接近瘫痪后,却需要网民自发组织去疏散机场滞留乘客?
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在这个城池上,都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团城“服役”。
没有排水明沟团城雨过却不留痕
团城坐落在北海公园南门的西侧,圆形的城墙高高耸立,将团城围得像铁桶一样严严实实。
北京大多数古建筑,如故宫、天坛、正阳门、钟鼓楼等,为了保证排水,都在地面留有不同式样的泄水口。而在团城高于地面4.6米,周长只有276米的城墙外却找不到一个泄水口,地面也没有排水明沟。但无论雨下得多么大,在团城上只是雨过地皮湿不会产生径流。
“暗”藏玄机青砖和涵洞“联手”排水
2001年,团城里的古树“白袍将军”生病,专家为其诊治找病根时,偶然发现了这套古代先进的排水系统。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团城上即使遇到一次降水量达到18毫米的大雨,地面上也不会形成径流。
据悉,团城上的青砖造型很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同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每块砖就像一个微型水库一样。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到地下。若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
团城上有十一个这样的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并且每个水眼的下部都有一个竖井,竖井与竖井之间有涵洞相连。涵洞高度在80厘米-150厘米之间,同样是用青砖建成的。多余的雨水到了涵洞以后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
水眼除了有渗水及排水功能外,还可降低树根附近的水位,使土壤中的水分适宜树木生长。同时涵洞与水眼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通风系统,为城内的植物提供了良好透气条件。文/记者白冰
注:团城的渗排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储存了天然降水,并在旱季和雨季之间调节余缺。
这套地下集雨排水系统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近600年了。
新华社昨日发文称,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北京一次降雨,37人死亡,城市多个区域交通陷入瘫痪,暴露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防汛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由于历史等原因,北京排水系统的设计只是1到3年一遇,仅能及时排掉此次降雨量的1/5。
更困难的是,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等挤占了排水系统的升级空间,中国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很难大幅升级。
老难题
北京排水系统标准是1到3年一遇,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
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两大类。其中,雨水排水系统由小区排水管线、道路排水支干线系统、排水河道支干流系统组成。
去年6月23日,北京一场暴雨致使大量路段瘫痪。北京市排水集团当时解释说,排水设施标准偏低等三大原因造成了暴雨积水。
北京市水务局工程师马丰斌曾在《北京水务》2009年第5期撰文称,北京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排水标准不足,设施老化;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系统不健全;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
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曾表示,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仅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排水管线能达到5年一遇标准。相对北京,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
事实上,就在今年7月21日到22日的暴雨前,北京90座下凹式立交桥均已建立排水预案,但城区平均降雨高达225毫米,多处内涝也就不足为奇。
据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给排水专家周玉文介绍,新中国建设初期,城市排水多采用苏联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理论,“想尽办法省钱,只求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就行”。当时建的是小排水管道,按0.5年甚至0.3年一遇的标准设计,“一年淹两三次是正常的。”
除了设计标准不高,北京排水系统还存在老化的问题。目前,北京排水管线仍然包含解放前建成的旧砖沟。此外,一些泵站的电气设备、元器件普遍老化、破损,安全系数和可靠性、灵敏度等大大降低,部分泵站自动化、防爆和通风系统等监测监控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今行业管理需要。
新问题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缺乏整体协调,缺乏长远规划
周玉文在去年北京雨后内涝时表示,中国的排水系统设计相对落后,知识亟须更新,“如果用电脑模型运算,比如暴雨,哪个地方冒出多少水、需要排多少水,都可以用电脑仿真。但现在我们只能凭经验,哪儿冒水了,就赶快去抢险。”
周玉文说,排水方面的人才,目前中国高校能培养的也较少,连先进的教科书都没有。他还认为,中国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缺乏整体协调,“缺乏长远规划。”
同时,城市空间大面积硬化处理后,每逢大雨降临,难以渗入地下的雨水涌向排水管网,增加了排水管的压力。
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也一直无法可依。专家呼吁,国家应借鉴国外防城市内涝法律立法经验,尽快制定《城市防洪法》,围绕城市内涝预防、规划以及政府责任,进行全方位的立法。
“难解决”
城市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
城市积水点的产生,深层原因是排水系统建设没能与城市发展同步。这其中许多是历史积累问题,包括前瞻性不够、规划设计有缺陷等,而要将这些历史“欠账”填平,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朝夕之工。
周玉文指出,中国在之前的发展中一直“重地上、轻地下”,排水等地下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在地上、地下的资金投入,应该达到一比一。”
事实上,北京一直在努力改造排水管网。今年2月,《北京市“十二五”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公布,明确到2015年,将建成89个地下蓄水池,解决下凹式立交桥排水问题。
然而,在今年7月21日的暴雨中,因为积水超过泵站高度,北京被迫关闭杜家坎、莲花池、菜户营、马家楼桥、玉泉营等抽水泵站。
据新华社昨日报道,中科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说,城市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难于满足供排水系统升级不说,还分属在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统一规划、建设,当务之急是明确责任,整合力量,改建排水管网。
北京市水务局曾回应说,北京排水管网的更新,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一些老旧城区的管网上都有新的建筑群,无法拆迁,只能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同时,因为城市建设项目面临审批等,项目的建设也跟不上,导致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昨日坦承,此次大雨反映出城市核心区基础设施的薄弱,今后要多建一些雨水收集系统,做好雨污分流工作。
【相关链接】
凤凰网自由谈专题——央视的名单 国家的温度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mingdan/
凤凰网专题——北京遭遇强暴雨袭击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beijingdayu/
盘点国外大都市下水道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beijingdayu/content-4/detail_2012_07/23/16226252_0.shtml
人民日报:北京暴雨给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http://kuaixun.stcn.com/content/2012-07/23/content_6342053.htm
探秘美英德等国下水道:城市良心表里如一http://www.people.com.cn/h/2012/0729/c25408-1-3011408753.html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上图:东京:下水道深达60米】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上图:巴黎排水道(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上图:罗马:2500年后仍在使用】
【讨论话题】这不是第一场暴雨,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场暴雨,在雨中,有愤怒,有心痛,有感动,有良知,而雨过天晴,我们除了情感的宣泄,虔诚的祭奠,更应当理性反思,这场暴雨能让我们发现怎样的问题?看清怎样的形势?请同学们以跟帖的形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暴雨使北京广渠门桥下一片汪洋,五辆车搁浅水中,其中一辆越野车中被困男子虽被救出,但送医抢救无效身亡。此前,他在黑色越野车里给妻子打电话求救,他打不开车门。这也是夫妻俩此生最后的通话。上图为搜救人员】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上图:北京地铁口】
【推荐阅读】
暴雨下的“人情味儿”
7月21日,首都北京。暴雨之初,路上的人们用手机记录着雨中的情景,似乎没有意识到一场灾难的来临。随着雨越下越大,来自官方、民间的信息开始在网上传播,事故、救援、求助,人们开始意识到这场大雨在制造交通拥堵、航班晚点、旅客滞留等问题的同时,正在危及一部分人的安全甚至生命。一场民间的自救与互助拉开序幕。正如网友所言,一夜暴雨,让人们看到了城市的美与丑。
“北京又成海了”
“有个小女孩还在下面。”居民谢宝成和王晓返回地下室,002号传来小女孩的呼救声。“找个最高处呆着,我们去救你。”谢宝成和王晓返回地面窗户处,和其他居民一起用手将窗户外封的彩钢板掀开一个口子。
谢宝成和一名邻居爬下去,此时的地下室近乎淹没,屋内的女孩隔着窗户玻璃呼救,但窗户无法打开。谢宝成挥起右手,一拳将玻璃砸碎,邻居抱出女孩,举给地面上的人们。
003号还困着姐弟两人。
男子扒着防盗门不停喊着“救救我们”。
“你把门锁打开,我们往外拉,你向外推。”可由于水压太大,门根本打不开。
王晓等人马上掀开003号窗户的彩钢板,水几乎与地面持平,无论怎样呼喊,屋内没有回应。“我们想再去地下室,但那的水位距离地下室天花板只有十公分左右。”邻居们只得等待救援人员赶到。
弟弟被救后回忆,屋里水位涨过人高,漂在水面的他和姐姐最终打开房门。他刚一出门就感到一阵电击,四肢无法动弹,又退回屋内。此时姐姐已不知去向。
弟弟清醒些许后,扶着墙继续尝试出门,再次被电回来。
回到屋内,他扒着墙壁,水位距天花板不足10厘米。正当快要被淹没时,水位开始下降。
目击居民说,消防员抵达后抽地下室的水,将弟弟救出,也在水中找到姐姐的遗体。
据了解,死者今年30多岁,来自山东。
“双闪车队”照亮雨夜
大雨考验着这座城市,也刺痛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们。
暴雨未停,积水未退,人们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对抗着61年来最强烈的暴雨袭击。
“机场快轨进水了,机场大巴排不上队,首都机场现在一辆出租也没有,谁来救救我们!”当晚,滞留在首都机场的旅客达8万多名,一名滞留乘客的微博引发了众多素不相识的网民的关注和转发。
“我们接你们回家。”晚上10时30分,望京小区居民王璐用“菠菜X6”的网名发布活动信息,引起市民强烈响应。
22日凌晨零点40分,第一批30辆私家车在望京奔驰大厦楼前集合,一路开着“双闪”信号灯奔赴机场接客。路上陆续有车加入爱心车队,到达T3航站楼时车辆达到50辆左右。
参与活动的马女士驾驶宝马车把两位澳大利亚女性游客从机场送至王府井附近的酒店。
这两位澳大利亚游客首次来中国旅行,不懂中文,深夜遇雨停滞在机场,看上去非常焦虑。马女士主动邀请她们乘车,起初她们有点戒备,问:“你是政府工作人员吗?”
马女士说:“我为自己干活。”
外国游客问:“你要多少钱?”
马女士说:“免费的。”
两位外国游客不可置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马女士说:“因为我们是北京人。今天北京特大暴雨,你们滞留在机场,我只是想看看能否给你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21日晚上12时30分到22日凌晨5时30分,至少有200辆私家车参与了本次救援活动,接送旅客达500人次。
自发志愿活动得到各方支持,有在机场第一线接送旅客的私家车主,有熬夜在后方提供路况信息的网友,还有人为开车人提供免费咖啡。
有网友评论:“望不到头的‘双闪’信号灯,都是爱心在闪耀。这闪亮使北京变得温暖。”
成长的“小困惑”
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王莹遇到了小困惑。
凌晨2时,敷完面膜,准备入睡的她,看到望京居民的活动。穿好衣服,带上手机和车钥匙,开车向机场驶去。
她赶到机场时,望京的车队还没到,王莹决定自己寻找需要帮助的旅客。
“我见人就问,需不需要帮忙,但都会被反问‘多少钱’‘能打票吗’‘给送到哪啊’。”
面对旅客的疑虑,王莹只得一遍遍解释“我是志愿者,送您到家,免费的。”
最终,一对40岁上下的夫妇上了王莹的车。一路上,王莹很少和两人对话,“生怕人家把我当成黑车司机,问得多了不好。”
“公司里有水有零食有电视有电脑有WIFI有床有沙发!免费提供!住南城的明天潮退了我还能给送回去……有想来的私信我!正好跟我就个伴儿!”雨夜中,一家公司的CEO刘爽发出这条微博,还贴出公司的具体地点。
起初鲜有人问,刘爽也不断转发自己的微博,“朋友们!真心提供避难所!没开玩笑!”
他在微博里强调“不是炒作!我也不是坏人!困在附近的可以过来避难!都是北京人,就想做点儿自己能做的!”
这一次,三万条转发给他带来了两名求助的受困者。
多位网友在微博中称,“这是一个正能量爆发的雨夜,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更加心心相依。”
也有网友说,“不管是受人帮助的,还是帮助别人,大家都在这个雨夜得到了成长。”
“借雨发财”那些人
与王莹和刘爽的困惑不同,一些“借雨发财”的人则遭到谴责。
据新华社报道,多位网友在微博中抱怨出租司机、酒店漫天要价,天灾面前看出人情冷暖。
网民“信王军”说:“昨晚的北京,因一场暴雨引发了不少人大发天灾财,大家一起谴责三元桥某旅馆昨晚抬价到2160元一晚,就因为机场大巴只到三元桥。出租车从机场到城里400元。”
“拦了好几辆车,无数闪烁着‘空车’的出租飞驰而过。那些大发暴雨财的出租车司机,从国贸到三元桥20元的打车费硬是要100元才走,还大言不惭地说多少年你才被这么黑一次,相当无语……”网友“马琳”说。
据多位网民反映,在暴雨危机时刻,首都机场高速的收费站秩序井然。 “昨晚很多私家车主自发前往接旅客,但机场高速收费站雨水已经淹没半个轮胎,车辆大排长龙,停在那儿随时都有熄火的危险!可是他们仍在一丝不苟地收费!收费!”一位网友反映。
不少网民指出,在凶猛无情的暴雨面前,北京的交通管理缺了点人情味儿。
“一场暴雨,让人们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北京:善良的人们自发参与救援,但机场高速的收费站仍然抓紧收费。城市建设的重大隐患非短期能弥补,但在软件管理上就不能人性化一点?”北京网民“韩志国”说。
面对网友自发前往免费接送乘客的车辆,许多外地乘客感叹:在巨大的天灾面前,北京民众所展露的素质、品德与干劲彰显了人间关爱、城市精神和社会进步,令人钦佩。但另一方面,北京公共交通应急不力的“软肋”再次暴露,有市民质疑:机场的公共交通接近瘫痪后,却需要网民自发组织去疏散机场滞留乘客?
北京北海:明代团城位处暴雨中心却无一例积水报告
昨天,京城遭遇了61年来最大的暴雨,造成局地积水成了“汪洋”。但今天上午,记者获悉,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却无一例积水报告。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在这个城池上,都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团城“服役”。
没有排水明沟团城雨过却不留痕
团城坐落在北海公园南门的西侧,圆形的城墙高高耸立,将团城围得像铁桶一样严严实实。
北京大多数古建筑,如故宫、天坛、正阳门、钟鼓楼等,为了保证排水,都在地面留有不同式样的泄水口。而在团城高于地面4.6米,周长只有276米的城墙外却找不到一个泄水口,地面也没有排水明沟。但无论雨下得多么大,在团城上只是雨过地皮湿不会产生径流。
“暗”藏玄机青砖和涵洞“联手”排水
2001年,团城里的古树“白袍将军”生病,专家为其诊治找病根时,偶然发现了这套古代先进的排水系统。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团城上即使遇到一次降水量达到18毫米的大雨,地面上也不会形成径流。
据悉,团城上的青砖造型很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同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每块砖就像一个微型水库一样。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到地下。若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
团城上有十一个这样的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并且每个水眼的下部都有一个竖井,竖井与竖井之间有涵洞相连。涵洞高度在80厘米-150厘米之间,同样是用青砖建成的。多余的雨水到了涵洞以后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
水眼除了有渗水及排水功能外,还可降低树根附近的水位,使土壤中的水分适宜树木生长。同时涵洞与水眼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通风系统,为城内的植物提供了良好透气条件。文/记者白冰
注:团城的渗排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储存了天然降水,并在旱季和雨季之间调节余缺。
这套地下集雨排水系统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近600年了。
北京防汛办:北京排水系统标准是1到3年一遇
新华社昨日发文称,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北京一次降雨,37人死亡,城市多个区域交通陷入瘫痪,暴露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防汛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由于历史等原因,北京排水系统的设计只是1到3年一遇,仅能及时排掉此次降雨量的1/5。
更困难的是,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等挤占了排水系统的升级空间,中国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很难大幅升级。
老难题
北京排水系统标准是1到3年一遇,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
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两大类。其中,雨水排水系统由小区排水管线、道路排水支干线系统、排水河道支干流系统组成。
去年6月23日,北京一场暴雨致使大量路段瘫痪。北京市排水集团当时解释说,排水设施标准偏低等三大原因造成了暴雨积水。
北京市水务局工程师马丰斌曾在《北京水务》2009年第5期撰文称,北京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排水标准不足,设施老化;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系统不健全;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
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曾表示,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仅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排水管线能达到5年一遇标准。相对北京,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
事实上,就在今年7月21日到22日的暴雨前,北京90座下凹式立交桥均已建立排水预案,但城区平均降雨高达225毫米,多处内涝也就不足为奇。
据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给排水专家周玉文介绍,新中国建设初期,城市排水多采用苏联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理论,“想尽办法省钱,只求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就行”。当时建的是小排水管道,按0.5年甚至0.3年一遇的标准设计,“一年淹两三次是正常的。”
除了设计标准不高,北京排水系统还存在老化的问题。目前,北京排水管线仍然包含解放前建成的旧砖沟。此外,一些泵站的电气设备、元器件普遍老化、破损,安全系数和可靠性、灵敏度等大大降低,部分泵站自动化、防爆和通风系统等监测监控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今行业管理需要。
新问题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缺乏整体协调,缺乏长远规划
周玉文在去年北京雨后内涝时表示,中国的排水系统设计相对落后,知识亟须更新,“如果用电脑模型运算,比如暴雨,哪个地方冒出多少水、需要排多少水,都可以用电脑仿真。但现在我们只能凭经验,哪儿冒水了,就赶快去抢险。”
周玉文说,排水方面的人才,目前中国高校能培养的也较少,连先进的教科书都没有。他还认为,中国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缺乏整体协调,“缺乏长远规划。”
同时,城市空间大面积硬化处理后,每逢大雨降临,难以渗入地下的雨水涌向排水管网,增加了排水管的压力。
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也一直无法可依。专家呼吁,国家应借鉴国外防城市内涝法律立法经验,尽快制定《城市防洪法》,围绕城市内涝预防、规划以及政府责任,进行全方位的立法。
“难解决”
城市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
城市积水点的产生,深层原因是排水系统建设没能与城市发展同步。这其中许多是历史积累问题,包括前瞻性不够、规划设计有缺陷等,而要将这些历史“欠账”填平,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朝夕之工。
周玉文指出,中国在之前的发展中一直“重地上、轻地下”,排水等地下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在地上、地下的资金投入,应该达到一比一。”
事实上,北京一直在努力改造排水管网。今年2月,《北京市“十二五”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公布,明确到2015年,将建成89个地下蓄水池,解决下凹式立交桥排水问题。
然而,在今年7月21日的暴雨中,因为积水超过泵站高度,北京被迫关闭杜家坎、莲花池、菜户营、马家楼桥、玉泉营等抽水泵站。
据新华社昨日报道,中科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说,城市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难于满足供排水系统升级不说,还分属在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统一规划、建设,当务之急是明确责任,整合力量,改建排水管网。
北京市水务局曾回应说,北京排水管网的更新,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一些老旧城区的管网上都有新的建筑群,无法拆迁,只能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同时,因为城市建设项目面临审批等,项目的建设也跟不上,导致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昨日坦承,此次大雨反映出城市核心区基础设施的薄弱,今后要多建一些雨水收集系统,做好雨污分流工作。
【相关链接】
凤凰网自由谈专题——央视的名单 国家的温度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mingdan/
凤凰网专题——北京遭遇强暴雨袭击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beijingdayu/
盘点国外大都市下水道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beijingdayu/content-4/detail_2012_07/23/16226252_0.shtml
人民日报:北京暴雨给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http://kuaixun.stcn.com/content/2012-07/23/content_6342053.htm
探秘美英德等国下水道:城市良心表里如一http://www.people.com.cn/h/2012/0729/c25408-1-3011408753.html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上图:东京:下水道深达60米】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上图:巴黎排水道(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上图:罗马:2500年后仍在使用】
由Admin于周一 八月 13, 2012 12:39 p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