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清洗处理皮革废料,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记者发现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上图:问题胶囊生产现场及名单
2012年谁最忙?不是杜甫,是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涉得了水塘,制得成果冻,酿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亲,想吃果冻,舔下皮鞋,想喝酸奶,舔下皮鞋,感冒要吃药,还是舔下皮鞋。”
[要查看本图请先注册并登录]
“从前有两只皮鞋彼此相爱,可有一天它们失散了,一个变成了酸奶,一个变成了胶囊。它们以为再也不能在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它们终于在胃里重逢了……”
诙谐的段子是网民们对的食药安全日益严峻的嘲讽,是对无良商家的鞭笞,是对监管形同虚设的鄙夷。各种毒让人防不胜防,明知地沟油我们还是得吃,明知牛奶有毒我们还是得喝。麻木了、“免疫”了、“百毒不侵”了,我们只能用苦笑掩盖内心的苦痛。
【讨论话题】“皮鞋很忙”走红网络,工业明胶也走进了老百姓的胃。东鞋、西毒、南地、北钙,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活就是一堂生动的化学课,让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苏丹红、水胺硫磷、甲胺磷、恩诺沙星等原本鲜为人知的化学名词和它们的功用。就在酸奶生产企业自称比窦娥还“冤”的时候,人们还对不必认识“工业明胶”抱有一丝希望。然而没过几天,“毒胶囊”的横空出世就让人们感受到现实是多么“骨感”。而每一次化学“科普”,都是以生命为代价。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如此“皮鞋很忙”的现象?请同学们阅读相关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关链接】凤凰网“自由谈”——皮革变胶囊 不能止于追责
[要查看本链接请先注册并登录]
【推荐阅读】五岳散人:在互害的世界里做一个好人
2011年05月25日 07:5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五岳散人
这是一个“添加剂”的时代。各种食品里有添加剂,前段时间有人统计过,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吃下数十种添加剂;各种思想里有添加剂,但这个不能多说。所以,我们还是回到物质食粮上来吧。
最近比较热门的添加剂是“膨大剂”,给水果用的,据说可以让水果长得很大。结果有媒体爆料说,很多瓜农种的西瓜因此大过头,直接就爆裂了。消息出来以后,哪怕是农业专家以及某家据说从来没有说过假话的报纸进行了辟谣,称正常使用“膨大剂”不会造成任何后果,很多西瓜也是没人敢买了。最为直接的后果则是瓜农受到了损失,被逼无奈除了自己吃之外,还利用微博这种最新的传播方式去推销自己肯定没用膨大剂的西瓜,大家也纷纷表示同情,无奈这个似乎并不能上淘宝网、也不能问一声“包邮吗?亲。”
对于这种添加剂的不信任还是有点儿深层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害怕。咱这里的主要思维模式还处于“接触巫术”的阶段,“以形补形”之说目前还是一种可以被认可的思维模式,这点从各类壮阳药物能看出来,基本都是以形补形的说法。其实要这么说的话,长条茄子大约是最为壮阳的东西了,有人把这种状态表述为“法国长面包的壮阳功能”而揶揄之。膨大剂既然能让西瓜膨胀到裂开,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可惜的是当初用这个的人没想到把此物用在香蕉上,不然说不定还能畅销呢。
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各种添加剂的不信任。纯天然是个在全世界都流行的词汇,放了添加剂当然不是纯天然的东西。但实际上添加剂或者各种人工的育种,早就改变了所谓纯天然的面貌,如果没有各种添加剂、农药、化肥,恐怕这个世界早就不是现在的样子,而是食物的产量、运输、味道都会出问题。单纯地对纯天然顶礼膜拜、对添加剂义愤填膺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明我们还不能正视这个世界的真相。
但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真相,那就是对于我们的产品当中添加任何东西都不信任,无论这些东西是好是坏。很不幸的是,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多年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在这方面做到极致是奸商本性,并且很多生产者是完全没有顾忌,往食品以及其他产品中勾兑任何可能让产品更好卖的东西。
有人把这种社会称为“互害社会”,意思是说即使你不吃自己制造的东西,但别人也是遵循着同样的路径制造出来的东西,你总是会吃吧?大家就在这里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的状态下,成为亲亲热热、相互谋害的团体了。现代社会就是这种高度分工、相互供应的链条,一个链条出问题还好办,很多链条环节出了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全部感染。
而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做一个好人成本是很高的,哪怕是膨大剂本身没事、你也不打算用膨大剂制造更为壮观的西瓜,但在这里是没人相信你的,普通人还能通过品牌来区分是不是有三聚氰胺的嫌疑,这样的大宗无标识食品,根本不能进行任何识别,那就只好都不吃了。
所以,在一个互害的社会当中,做一个好人是成本过于高昂的事情,这种成本会把所有人都逼到必须去作假的地步。良心这东西在很多地方是普通消费品,在咱这里确实过于昂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