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视野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语文大视野

以文解文,文人互观。

请各位同学申请账号时按照要求注明班级座号,非标准格式的用户名将被封号。
请各位同学在原帖回复,不要另起炉灶,以便统计。如果已经另起炉灶的同学,请尽快搬回原楼。近日内会进行“大扫除”。
由于论坛默认字号较小,为了方便各位同学阅读,在编辑帖子时可以先选定要改动字号的内容(即刷黑),然后点击编辑按钮中倒数第四个“双A(字号)”按钮,选择你需要的字号。
系统已更改,若同学们的头像不显示了,请重新设置。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推荐阅读】亲爱的文森·梵高特别再担心没人懂你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Admin

Admin
司徒

【推荐阅读】亲爱的文森·梵高特别再担心没人懂你 D000C5828D59853BDC77F64DF9B33CF9C35301D9_size1651_w480_h298



  3月30日,文森特·梵高诞辰163周年的日子。从2012年开始,英国著名的电影工作室BreakThru Films(曾获得奥斯卡奖)和Trademark Films开始筹拍一部名叫《Loving Vincent》的动画电影,他们收集了梵高120幅画作和800多封信件,制作了一部讲述梵高一生的动画。最近,这部动画仅仅披露了一分钟预告片,就引起轰动。

  在刷爆社交网络的同时,人们更多议论的是这部动画的制作。它的每一帧都是手工绘制的油画,每一幅油画都有着梵高的风格。每秒12帧,整部片长80分钟,5万余幅油画,超过100位画家,这部影片成为全世界首部全手工绘制油画动画长片。电影将在今年公映。

  穿越百年 梵高和他的世界又回来了

  带领全家为文森特·梵高做模特,可能是约瑟夫·鲁兰人生中做过最正确的决定。这个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小城阿尔做邮递员的大胡子帅哥,从此被定格,在美术史上为他的家族留下了太多绚丽的痕迹。他的太太奥古斯汀、他17岁的长子阿尔芒、次子卡米勒以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玛塞拉,都被彼时迷恋浮世绘的文森特·梵高以不同的背景一再描绘。作为交换,在众多的画像中,他还为每一位他画过的鲁兰家族的成员留下了一幅他自己的原作。

  1888年春天,梵高来到阿尔,在小城广场边租下了他后来画作中著名的“黄房子”,阿尔是梵高的福地,这是他一生中创作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河流、农舍、星空、咖啡馆和教堂,还有他和保罗·高更共同居住过的“黄房子”,以及房间里的一桌一椅,都在他的画笔下肆意流淌。他以惊人的***与速度来创作,不足一年间,200幅作品在此诞生。

  优雅的软呢帽、鲜艳的黄色外套、黑色的背心以及严谨的领带,坐在“黄房子”里著名的带草编垫子的靠背椅上为梵高做模特时,刚刚在铁匠铺做学徒的阿尔芒·鲁兰穿上了或许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衣服。这个在梵高和高更面前显得稍许局促和伤感的17岁大男孩,此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和他标志性的黄外套,会在128年后的2016年的春天,出现在一部名为《Loving Vincent》(挚爱文森特)的动画长片的宣传预告片里,晃晕了距离阿尔一万公里之外的北京人民。

  那几天,我的朋友圈完全被《挚爱文森特》刷屏,所有人分享的推送似乎全部变成了对预告片的赞叹及对80分钟长片的期待。

  正值年少轻狂与青春懵懂叛逆期的阿尔芒、他永远身穿邮递员制服犹如将军般威严的父亲、苦艾酒瓶砸向地面的破碎声、苦苦挽留挚友高更未果的梵高割耳后跌跌撞撞穿行在阿尔小巷里的身影……都浓缩在这个仅有一分钟的预告片里,如有神的***,他们从梵高平面的画布上鲜活立体地走出来,预告片最后定格在文森特回眸张望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瞬。三维回归二维,幻化成1889年梵高为自己绘制的人生最后一幅自画像:所有的笔触都是盘旋着的,仿佛随着梵高竖立的红发在起舞,被梵高标志性的灰绿色漩涡背景包裹着的那张脸,却是平静、警醒的,眼神悲悯却又无比坚定。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这是梵高在书信中介绍鲁兰一家时写给亲爱的弟弟提奥的一句话,看完预告片后,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致力于“用文森特自己的艺术形式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的《Loving Vincent》团队。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一分钟的预告片会让我想起BBC《艺术的力量》团队拍摄的梵高篇,五十多分钟的长度同样也集中在回顾与研究梵高在阿尔这段时期的艺术成就与生活困扰。BBC评价说:在这个多产的季节,梵高所有作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贫瘠荒芜与丰饶多产的两个世界的对立,以及好友友谊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对立。所有各种颜色叫嚣着互相闯入彼此内部,就像寻衅的醉汉。

  《Loving Vincent》

  是怎么画出来的?

  热病是把双刃剑,在摧毁文森特的同时,又是个伟大的唤醒者。炽热的、燃烧的、令人眩晕的文森特的世界从此开启。

  从来没有一位艺术家像梵高这样,永远充满传奇,而关于他的故事,在他身后的一百多年间,也从未被间断流传。对于他的纪念,历来都是整数控的人们仿佛也忘掉了数字强迫症,是的,生于1853年3月30日,死于1890年7月29日的文森特,这个白羊座的“天才”、“疯子”,从来,始终,一直在,成为话题。

  前有无数人诵读过的欧文·斯通写于1930年的经典长篇名著《渴望生活——梵高传》,后有1956年美国导演乔治·丘克的电影《梵高》、1987年澳大利亚导演保罗·考克斯的电影《梵高的生与死》、1990年荷兰英国法国合拍的《文森特与提奥》、1991年法国导演莫里斯·皮亚拉的《文森特和我》、2005年美国导演亚历山大·巴奈特的《梵高之眼》以及2008年BBC《艺术的力量》团队的纪录片……众多的珠玉在前,《Loving Vincent》团队又怎样去讲述这样一个已经被人熟知的故事呢?

  首先,他们选择了动画片的形式,当曾经拿过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彼得与狼》小金像的制作人休·威尔士曼遇上了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的美女画家导演朵洛塔·科比尔拉之后,制作一步纯手绘的动画电影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这部片子最打动人以及最令人期待的卖点也就是他们让藏在自画像里的那个文森特“复活”了。每秒12幅图的帧数在现代听起来貌似弱弱,但这每一帧的每一幅图都是超过100位画家一笔一笔在画布上手绘出来的油画!每一幕场景的每一道笔触都深刻其中,早已经不能用帧数来衡量这部作品。

  每秒12帧,全片80分钟,每分钟60秒……整部动画,由5万余幅油画构成!

  《Loving Vincent》团队为此开发了名为PAWS的工作站,它包含了相机、电脑、投影仪、显示屏、光源及画布。它的开发使得手绘动画制作变得更容易一些。画师能够更加专注于绘画本身,更加高效。

  每位参与的画师都有一个这样开放的又相对独立的小格子间工作站,画画的间隙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创作的时候又可以互不打扰,而这部短片,成为了他们经历过的最大的艺术协作项目。

  过去三年里,在波兰北部小城格但斯克专为这个项目搭建的巨型工作室里,100多名画师每天重复着一件事:坐在自己小格子间的电脑前对着屏幕里的资料图片,手拿调色板,用油画颜料手绘出电影里所需要的场景。

  画师的选择可以是被人推荐的名师,也可以是有才华的志愿者。为期三周的集中培训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熟悉梵高的画风,尽量用文森特的笔触和感觉来描绘每一帧场景。他们分工合作,有人专绘风景有人主管人物。

  《挚爱文森特》的资金来源,除了常规的投资人渠道外,还通过自家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 筹集资金,更通过开发影片的艺术衍生品来获取收入。预计整部片子需要花费460万欧元。影片完成之后,团队会从所有画作中选出四分之一的精品进行巡展,其他的会卖掉。

  吸睛的一点是,在Kickstarter筹集款项高的观众,未来可以得到5万余幅油画作品中的一幅原作。

  文森特

  不用再担心没人懂你

  听着极为柔和抚慰人心又充满忧伤的唐·麦克莱恩写下这段文字,太容易伤感。他那首《Vincent》中的歌词击中了我:“假如我在,文森特,我会对你说,红尘俗世,注定不可能拥有,似你这般美好……”

  于我来说,这世上没有什么比“没有人比我更懂你”来得更令人动容。

  孤独的梵高曾经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渴望他挚友高更的爱。1888年,黄房子里他们短暂“同居”的两个月,梵高曾经画过两把房间里的椅子,一把是他自己的,带草编垫子的靠背椅,另一把名为《高更的扶手椅》,同样是草编的垫子,不同的是这把椅子有扶手,是一把显然更为舒适的圈椅,与梵高自己那把简简单单的靠背椅比起来显得“豪华”太多,梵高有多么渴望高更的到来以及高更在他心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从这把椅子就可见一斑。

  相爱容易相处太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好友之间,从当年对早期印象派画法叛逆时期建立起的惺惺相惜到终于迎来了24小时朝夕相处,然而关于狄更斯、米勒、德拉克洛瓦的话题与争论并不令人愉快,两个人共同绘制同一个题材的时候,梵高的争论与看法甚至是喋喋不休,同样令高更不爽。阿尔炽热的阳光和热病以及好友的渐渐远离让文森特愈发绝望,最终在某个夜晚爆发,有说法关于文森特失掉的耳朵或是耳垂的凶手其实来自保罗·高更,且据说有人目击到高更扔掉了一把刀……1888年那个夜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可能永远无从知道,已知的是高更从此从阿尔消失,去了他的塔希提,成就了另一番事业。

  从美国到伦敦、比利时,从赞德特、海牙、阿姆斯特丹、巴黎、普罗旺斯、圣雷米、奥维尔,肩背旅行袋,访遍了整个欧洲,住过文森特曾经居住和作画的每一处房屋,“懂得”梵高的欧文·斯通在26岁就为文森特献上了一部渴望生活的礼赞;同样,银行证券经理人出身的高更也有人为他献上名篇——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为他而写。

  不知道是文森特的魅力太强还是欧文·斯通的段位更高,毛姆和高更在影响力这一点上,显然毫无争议地,败了。

  在离开黄色小屋的14年后,保罗·高更在日记中写道:“至今我的脑海仍然被向日葵占满。”

  也许唐·麦克莱恩的这句歌词更能表达保罗·高更此时的心情:“而此刻我才懂得/你想对我倾诉什么/众醉独醒,你有多么痛苦/众生愚愚,你有多想让他们自由/可是,那些人不会听到直到现在仍然没有醒悟/也许,他们永远不会懂你……”这首歌曾经在梵高纪念馆外被六万人一起合唱,祈望梵高原谅世人,原谅世人不够懂他。如今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纪念馆前,人们总能听到这首歌,它一遍一遍地单曲循环,感动着前来谒见的人们,令人感伤,叫人怀恋。

  我时常会想,假如真的有在天之灵,梵高看到他往生后的种种,会是怎样的心情?

  然而,这世上,没有如果。也正因为孤独,他才能有如此璀璨的成就吧?也正因为冥冥中上天派来的那些“懂得”他珍惜他的人们,我们才得以有幸领略他的传奇、他的美。

  他们用穷尽生命的努力 才让世人看到梵高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致亲爱的提奥》

  1890年7月27日,梵高用手枪对准自己,一声枪响的两天之后,37岁的文森特·梵高死在弟弟提奥的怀里。

  差不多整整半年后,提奥也因病与世长辞。

  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曾经写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是总有那么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这个人,就是提奥——十年间矢志不渝丝毫不求回报永远无条件地相信文森特、支持文森特的,提奥。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文森特包括油画、素描以及与提奥之间往来七百多封书信的两千多件梵高作品。梵高生前只卖出去过一幅油画《红葡萄园》,除此之外的所有作品(除了梵高自己送人的那些)全部被提奥整理得清清楚楚井然有序。而这个时候,世间可贵的并不是梵高的画作有多伟大,而是乔安娜的伟大,她像自己的丈夫提奥一样,懂得梵高。她将这些遗作继续珍藏,并且不遗余力地去宣传它们。十年间,乔安娜坚持不懈地为文森特·梵高策展,六次展览后的悄无声息也没能让这个伟大的女人放弃,直到第七次展览才引起了轰动,她让整个欧洲知道了文森特的名字,她让梵高的画轰动了整个世界。一个重要的指征是:梵高去世十年后,市场上开始出现了梵高画作的赝品。

  乔安娜去世后,她和提奥的儿子小文森特(是的,提奥给他的儿子取了他挚爱的兄长的名字)继承了全部梵高作品,最终由荷兰政府出面,以六百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所有这些作品,条件是成立“梵高”基金会,由梵高家人主控,同时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一座“国立梵高美术馆”。小文森特·梵高也由此成为当时的荷兰首富,生前籍籍无名抑郁而终的文森特·梵高终于成为整个梵高家族乃至全人类的骄傲。

  (编辑:杨晶)

https://yuwen.catsboard.com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