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链接——
【上图】马拉拉获选《时代》百大人物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女,现年16岁的女学生[1]。已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009年,优素福扎伊小姐开始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用化名撰写个人网志,内容是斯瓦特山谷的生活。但塔利班来了。他们控制了这一地区,禁止女生上学,并与巴基斯坦政府军展开拉锯战。马拉拉不仅继续学业,还致函外媒,为巴基斯坦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优素福扎伊渐渐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媒体,为失学女童呼吁,2011年10月,南非圣公会主教德斯蒙德·图图授予她国际儿童和平奖。两个月后,她又获得了巴基斯坦的首届国家青年和平奖。2012年10月9日乘校车回家时遭到枪击,伤势严重,现已恢复。2011年12月,她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并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得主。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马拉拉放学回家途中所乘校车被一名身着警服的袭击者拦下。枪手登上校车,问:“你们谁是马拉拉?快说,不然把你们统统毙了。”优素福扎伊的身份暴露了,枪手对着她的脸开了枪,子弹穿过头、颈,嵌入肩膀。
弥留时,她被飞运英国,在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2013年2月份的手术补造了颅骨,并使她恢复了听力。3月19日,她换上新校服,在伯明翰就近入学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事发后,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理阿什拉夫以及其他政要纷纷发表声明,对袭击马拉拉的行为予以谴责。
优素福扎伊小姐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从而成为该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候选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于2012年11月10日宣布将每年7月12日(马拉拉生日)定为“马拉拉日”。她的父亲齐亚丁·优素福扎伊则获任为联合国教育顾问。
2013年7月12日,是马拉拉16岁的生日。在联合国青年大会发表演说,敦促联合国及各国领袖,努力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够跨越宗教、种族、性别、贫富等因素,在校园里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曾经在枪口下面对死亡威胁,头部重创的马拉拉以最响亮的声音说:她永不会在威胁中后退和倒下,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发声,争取和实现平等教育权。
2013年10月11日,美国华盛顿,奥巴马夫妇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了因呼吁女孩受教育权而遭到塔利班枪击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
在与奥巴马会晤后,马拉拉在声明中称,她很荣幸能与美国总统见面,“我感谢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美国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支持教育发展,并援助叙利亚难民。同时我也表达了我的顾虑,即无人机对恐怖分子的袭击造成无辜民众的伤亡。这会导致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也会对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马拉拉还呼吁美国和巴基斯坦政府之间加强合作。
知道马拉拉,是之前她遭到了塔利班分子的枪击,原因是她透过自己的网志,鼓励巴基斯坦的女孩们接受教育。
这个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要求,原来在塔利班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他们选择了一种方法来阻止这种理念的传播:从肉体上消灭传播者。
塔利班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看到,无法从精神上摧垮马拉拉。可以想象,在枪击事件发生前,在国际社会对这个女孩给予关注前,她就是当地一个普通的女孩,如果说她和别的女孩有怎样的不同:她不仅仅自己去上学,还关心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女孩子们,并且把这种关心大声说了出来。而在一个女孩接受教育,在很多人还无法接受的地方,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是在挑战当地的习俗和传统观念。
这是社会发展必经的过程,只不过有些地方走得快,有些地方走得慢而已。就好像在美国,1920年,女性才有了投票的权利,在香港,上世纪七十年代才立法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而在中国内地,到现在,社会才开始讨论关于家庭暴力是否应该立法的问题。
要用开枪的方式让一个女孩子闭嘴,这当然是懦弱,也是残暴和专制的行为,因为无法从精神上摧毁对方。使用这样的方式的人很多,就好像不久前在肯尼亚商场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这些人试图用暴力迫使别人认同自己的信仰,用暴力消灭他们眼中的异教徒。这样的事情,在宗教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太多次,即便人类发展到今天,同样的思维,依然存在于很多人的脑中。
他们拒绝接受改变,也不允许别人改变。
因为及时的治疗,想要让马拉拉无法开口的人达不到他的目的。因为枪手的暴力,让关注她的人遍布了全世界。因为马拉拉的勇敢,她继续为贫困地区的女孩子们发声,她的声音已经不仅仅在网络上,在巴基斯坦的女孩子当中传播。她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对着台下的美国听众说:“即便是在美国,大家还在等待第一个女总统。”
很多时候,孩子们反而是如此的大无畏,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机会接触到世界的险恶,用大人们的话来说:无知者无畏。但是面对这样的女孩,大人们是不是应该觉得惭愧?因为她所争取的权利,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本来就是成年人主导的这个世界,应该给予保障的。但是事实上,正是一些成年人,把这个权利从无数个女孩子手上剥夺了。
当马拉拉现在得到如此多的赞扬和表彰的时候,我看到的,是成年人的世界,给予这个孩子的补偿,因为她在做着原本应该是成年人做的事情,她原本只需要好好读书,快快乐乐上学就可以了,她原本是不需要有现在如此大的承担的。
很多人总是说,这个世界,只有等着下一代去改变了。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想问:为何不从自己开始,为何总要把责任留给下一代?如果我们足够负责,我们不是应该给下一代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的吗?至少,应该让马拉拉们,可以不需要为上学的问题而担心,更不会被极端分子当成需要消灭的目标?
而现在,看到太多的成年人,一方面轻巧地把责任推卸给下一代,为自己的不负责寻找借口,一方面挥霍着属于下一代的资源,而且面不改色。不知道听到马拉拉们的声音,会反省,会改变吗?
【上图】奥巴马夫妇会见马拉拉
【上图】马拉拉获选《时代》百大人物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女,现年16岁的女学生[1]。已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009年,优素福扎伊小姐开始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用化名撰写个人网志,内容是斯瓦特山谷的生活。但塔利班来了。他们控制了这一地区,禁止女生上学,并与巴基斯坦政府军展开拉锯战。马拉拉不仅继续学业,还致函外媒,为巴基斯坦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优素福扎伊渐渐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媒体,为失学女童呼吁,2011年10月,南非圣公会主教德斯蒙德·图图授予她国际儿童和平奖。两个月后,她又获得了巴基斯坦的首届国家青年和平奖。2012年10月9日乘校车回家时遭到枪击,伤势严重,现已恢复。2011年12月,她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并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得主。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马拉拉放学回家途中所乘校车被一名身着警服的袭击者拦下。枪手登上校车,问:“你们谁是马拉拉?快说,不然把你们统统毙了。”优素福扎伊的身份暴露了,枪手对着她的脸开了枪,子弹穿过头、颈,嵌入肩膀。
弥留时,她被飞运英国,在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2013年2月份的手术补造了颅骨,并使她恢复了听力。3月19日,她换上新校服,在伯明翰就近入学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事发后,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理阿什拉夫以及其他政要纷纷发表声明,对袭击马拉拉的行为予以谴责。
优素福扎伊小姐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从而成为该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候选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于2012年11月10日宣布将每年7月12日(马拉拉生日)定为“马拉拉日”。她的父亲齐亚丁·优素福扎伊则获任为联合国教育顾问。
2013年7月12日,是马拉拉16岁的生日。在联合国青年大会发表演说,敦促联合国及各国领袖,努力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够跨越宗教、种族、性别、贫富等因素,在校园里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曾经在枪口下面对死亡威胁,头部重创的马拉拉以最响亮的声音说:她永不会在威胁中后退和倒下,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发声,争取和实现平等教育权。
2013年10月11日,美国华盛顿,奥巴马夫妇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了因呼吁女孩受教育权而遭到塔利班枪击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
在与奥巴马会晤后,马拉拉在声明中称,她很荣幸能与美国总统见面,“我感谢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美国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支持教育发展,并援助叙利亚难民。同时我也表达了我的顾虑,即无人机对恐怖分子的袭击造成无辜民众的伤亡。这会导致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也会对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马拉拉还呼吁美国和巴基斯坦政府之间加强合作。
面对这样一个勇敢的女孩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知道马拉拉,是之前她遭到了塔利班分子的枪击,原因是她透过自己的网志,鼓励巴基斯坦的女孩们接受教育。
这个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要求,原来在塔利班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他们选择了一种方法来阻止这种理念的传播:从肉体上消灭传播者。
塔利班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看到,无法从精神上摧垮马拉拉。可以想象,在枪击事件发生前,在国际社会对这个女孩给予关注前,她就是当地一个普通的女孩,如果说她和别的女孩有怎样的不同:她不仅仅自己去上学,还关心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女孩子们,并且把这种关心大声说了出来。而在一个女孩接受教育,在很多人还无法接受的地方,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是在挑战当地的习俗和传统观念。
这是社会发展必经的过程,只不过有些地方走得快,有些地方走得慢而已。就好像在美国,1920年,女性才有了投票的权利,在香港,上世纪七十年代才立法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而在中国内地,到现在,社会才开始讨论关于家庭暴力是否应该立法的问题。
要用开枪的方式让一个女孩子闭嘴,这当然是懦弱,也是残暴和专制的行为,因为无法从精神上摧毁对方。使用这样的方式的人很多,就好像不久前在肯尼亚商场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这些人试图用暴力迫使别人认同自己的信仰,用暴力消灭他们眼中的异教徒。这样的事情,在宗教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太多次,即便人类发展到今天,同样的思维,依然存在于很多人的脑中。
他们拒绝接受改变,也不允许别人改变。
因为及时的治疗,想要让马拉拉无法开口的人达不到他的目的。因为枪手的暴力,让关注她的人遍布了全世界。因为马拉拉的勇敢,她继续为贫困地区的女孩子们发声,她的声音已经不仅仅在网络上,在巴基斯坦的女孩子当中传播。她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对着台下的美国听众说:“即便是在美国,大家还在等待第一个女总统。”
很多时候,孩子们反而是如此的大无畏,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机会接触到世界的险恶,用大人们的话来说:无知者无畏。但是面对这样的女孩,大人们是不是应该觉得惭愧?因为她所争取的权利,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本来就是成年人主导的这个世界,应该给予保障的。但是事实上,正是一些成年人,把这个权利从无数个女孩子手上剥夺了。
当马拉拉现在得到如此多的赞扬和表彰的时候,我看到的,是成年人的世界,给予这个孩子的补偿,因为她在做着原本应该是成年人做的事情,她原本只需要好好读书,快快乐乐上学就可以了,她原本是不需要有现在如此大的承担的。
很多人总是说,这个世界,只有等着下一代去改变了。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想问:为何不从自己开始,为何总要把责任留给下一代?如果我们足够负责,我们不是应该给下一代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的吗?至少,应该让马拉拉们,可以不需要为上学的问题而担心,更不会被极端分子当成需要消灭的目标?
而现在,看到太多的成年人,一方面轻巧地把责任推卸给下一代,为自己的不负责寻找借口,一方面挥霍着属于下一代的资源,而且面不改色。不知道听到马拉拉们的声音,会反省,会改变吗?
【上图】奥巴马夫妇会见马拉拉
由Admin于周三 三月 05, 2014 4:27 p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2次 (原因 : 图片链接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