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品读】
攀比源自贫乏
当虚荣蒙蔽了求真的双眼,当名牌充当了彰显身份的外衣,当攀比之风在校园里蔚然盛行时,我们不禁要问:攀比从何而来?有人说攀比源自财富,有人说攀比源自虚荣,但我要说,攀比源自贫乏。
攀比源于知识的贫乏。知识本应是学生孜孜以求的宝藏,学业有成方为求学者最引以为傲的珍藏。苏轼敢于自述平生功业,源于胸有“一日千里”之才;李白斗胆“君子呼来不上船”,源于腹内“斗酒”挥就“诗百篇”的豪气冲天。学者因才学而留芳,君子因智明而传世。古人醉心琴棋书画切磋六艺,今人却沉浸于名牌豪奢攀比,何也?这皆源于知识的贫乏。有识之士的满腹经纶足以让人瞩目,无识之士便唯有依靠钱财的虚名为自己徒增亮色了。(闪光点:运用对比,抨击当今的攀比之风。)
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受伤时最坚实的肩膀、失意时最温暖的拥抱,父母已经给予我们太多,而我们回报父母的实在太少。我们是否看到父母在工作岗位上日日辛劳?我们是否看到父母省吃俭用给我们带来美味佳肴?我们是否看到父母掏出的每一分钱上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如果我们看到,我们怎忍心肆意挥霍,在金钱上做无谓的攀比争高?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我们没有看到,或者我们已经习惯父母的付出,不再懂得回报。上学读书索要名牌手机,网上冲浪索要虚拟钱币,在我们一次次向父母伸出索要的双手之后,我们是否曾有些愧疚?愧疚辜负父母的爱,愧疚亏欠他们的良苦用心?不要沉醉在炫耀财富的满足感里,因为那是以父母的辛勤付出为代价的;不要总是要求从父母身上获得什么,因为我们已经长大。我们要学会问自己,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
攀比源于精神的贫乏。陶渊明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贫贱,在田园山水中觅得生活的真谛,在乡村小道上书写自然的意味深长;梭罗远离城市喧嚣,从哈佛校园步入瓦尔登湖,在鸟鸣与清风陶冶下,聆听自然,回归真我。不为官场的阿谀奉承低下头颅,不被物质财富的大手捆绑束缚。陶潜与梭罗,两人相隔千年,东西遥望,在名利的诱惑下,作出了同样的选择。二人都曾有机会在名利场上收获世上的艳羡,却双双选择让自己的光芒隐没在喧嚣之中。“他们因为他们的晚餐价昂而自傲,我因为我的晚餐价廉而自傲。”面对奢靡,梭罗宁愿选择简朴生活,并且自给自足——这也是一种富有,更为可贵的精神的富有。何须财富的装饰?精神的富足已成为他们人生最好的注脚。在攀比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的人们,你们的精神花园是否过于贫瘠,是否更需要花朵的馨香?(闪光点:一系列的反问,让论证更加深入,增加了文章的气势。)
攀比源自于贫乏,源于知识的贫乏,源于感恩的贫乏,源于精神的贫乏。如果你学富五车,你不会攀比,因为知识的华彩已足够让你发光;如果你心存感恩,你不会攀比,因为金钱的背后是父母日以继夜的辛劳;如果你精神高尚,你不会攀比,因为物质财富的多少已无法将你的价值衡量,相反,只能让你更加贫乏。
攀比,源自于贫乏!
【点评】
思路清晰,结构精美。作者先用一组排比列举攀比的现象,提出观点“攀比源自于贫乏”,然后运用三个分论点“攀比源于知识的贫乏”“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攀比源于精神的贫乏”论证观点,最后直抒胸臆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材料丰富,时代感强。作者驾驭素材的能力强,能把课本中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而且把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用在文中,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要敢于攀比
攀比是学海上千帆竞发的船只,因为它,才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攀比是攀登生命高峰的一根绳索,因为它,才能奋然前行到达光辉的顶点;攀比是高中学子奔赴高考战场的一阵阵嘹亮的号角,因为它,才能不断冲刺、超越,笑傲考场。(闪光点:如此立意角度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攀比是一种进取,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超越。
攀比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它是面对前辈们的权威,进而不畏,敢于向他们提出挑战,一比高下的豪情与气魄。明杨循吉《蓬轩别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许多诗人都到李白墓前题咏,有客书一绝云: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南来北往写两行,鲁班门前弄大斧。这首诗写得很妙,讽刺游人在李白墓前卖弄词句,就好像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一般。古人着实崇尚古人之丰业,然一味地尊崇,不思进取,认为与古人攀比是一件可耻可笑的事,这样还能向前发展吗?清王朝覆灭这铮铮史实昭示我们:“天朝上国”的梦幻,不思进取的颓废,割地求和的懦弱,这一切祸果,皆因这个民族缺乏攀比的精神,悲夫!哀哉!(闪光点:此段选用材料新颖、典型。)
攀比是一种竞争,是不甘失败的强者风范。那些高喊“六十分万岁”的同学们,安于现状的企业家们,为何会失败?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与人争先的攀比意识,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必须树立攀比意识。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攀比是一种超越。因为有了比较,必有胜负优劣之分。不断地向更高者发出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超越的过程就如登山,到了半山腰,只有朝上望,才会越爬越高;如果向下弓腰,便会头晕目眩,且有跌落山谷深渊的危险。显然,攀登途中该向哪儿看齐的诸问题显而易见:向更高处看齐,便会超越,直到高山之巅。
忆起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那虽不是硝烟滚滚的战场,但其斗智斗勇的火药味弥漫了历史的一页页。如果只是舌如利剑而无满腹韬略,穿梭在这“硝烟”中呛都会呛死你。之所以那种场面得以形成,并且如此壮观,要得益于孔子、庄子、孟子等“诸子”的宏才大略。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攀比”,才有了历史的厚重,才有了彪炳史册的圣贤,才推动了历史滚滚向前。
【点评】
立意高远,新颖不落俗套。反向立意是作文的一大出彩点。文章从逆向取意,从攀比的价值和意义角度切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攀比是一种进取,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超越。”材料丰富,富有文化底蕴。整篇文章用例典型,诗文名句信手拈来,化用得恰到好处,文化韵味强,具有文化散文的特点。
【课外积累阅读】
“生活中的十不要”
一、不要拿自己去跟别人比较而贬低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必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作比较,也不必经常自叹某某处总不如人,因为没有谁可以号称完美。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和高人相比使我们自卑;和俗人相比使我们下流;和庸人相比使我们骄满。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
二、不要将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
生活中有一种人,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完全以别人的评价为行事准则。别人说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思去做;别人说不好,他就会后悔、恐慌、自责、情绪低落、偃旗息鼓。他时时为别人的看法担心、害怕、烦恼、痛苦,经常掩饰自己,迎合他人,不知道自己是谁。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三、不要对最熟悉的事物熟视无睹
什么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可能就是你最容易忽略的——亲人、朋友、爱情、时间、工作、身体、信誉。这一切才会成就现在的你,没有了这一切,你只是孤家寡人,寸步难行。如果你忽略了与你最有缘的事物,那么就等于将财富从身边推开。只有利用好你身边的一切资源,才可能在生活和事业的道路上顺风顺水,更上一层楼。
四、不要沉迷于过去或未来而让生命从指缝溜走
脚踏实地、懂得充分利用现在的人,决不会对将来的未知生活抱太多的幻想,也不会对往日的失败或辉煌过多地追悔留恋。他们清楚,只有珍视今天的生活,才不会使生命变得空虚,变得了无生趣。不要因为明日的海市蜃楼而践踏今日脚下的玫瑰,使得本可以建功立业的时机,悄悄远去。
五、不要在自己还可以付出的时候选择放弃
凡事都不会在决定放弃努力之前真正结束。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却有1%想要放弃的念头,这样只能与成功无缘。拿破仑•希尔说:在放弃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轻言放弃是意志的地牢,它让意志跑进里面躲藏起来,并企图在里面隐居。只有打破思维的禁区,勇于突破和发展,才能带来果实累累、展颜微笑的那一刻。
六、不要害怕承认自己不完美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反倒可使人清醒,催人奋进。有句话叫没有皱纹的祖母最可怕,没有遗憾的过去无法继续链接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讲,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无须怨天尤人。在羡幕别人的同时,不妨想想,怎样才能走出误区。或善良美化;或用知识充实;或用一技之长发展。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后,能够坦然地“自我接受”。
七、不要害怕冒险或遭遇危险
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有限度地承担风险,无非带来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如果你获得成功,你可以提升至新领域,显然这是一种成长;就算你失败了,你也很快可以清楚为什么做错了,学会以后该避免这么做,这也是一种成长。不仅如此,鼓励尝试风险的社会环境,还有助于培养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个人对时机变动的敏锐感。一个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机会赢得更大的成功。
八、不要让自己失去爱的滋润
人与人之间是个爱的花园,你若懒惰,它便会荒芜;你若勤于播种、灌溉,它就会向你散发爱的芬芳。如果缺少了爱,世界的天空会变得灰蒙,空气的温度会降到零点,生活的心情缺乏快乐。有情人之爱,是诱人的花朵。人间的博爱,是壮美的花园宫殿。
九、不要轻易扔掉梦想
没有梦想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了生命的意义。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若是死亡,生命就像折断翅膀的鸟儿,再也不能飞翔。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一旦消亡,生活就像荒芜的田野,雪覆冰封,万物不再求生。梦想谁都有,但有的人的梦想能够实现,有的人的梦想永远都只是梦想。这里有能力和环境条件的因素,但还有一点容易让人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有些人的梦想很有力量,有些人的梦想却很脆弱。梦想的强弱,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强弱。
十、不要让生活过得太匆忙
人生不是赛跑,而是旅行,每一步都有值得驻足欣赏的风景。宋朝诗人黄庭坚说过:“人生正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这就告诉人们人生是忙碌的,所以要学会忙里偷闲。忙里偷闲既符合张弛之道,也符合自然规律。自然界都有忙闲的规律,春夏生机勃发,万物生长,到处燕舞蝶飞;秋冬收敛萧索,万物沉寂,处于休眠状态。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杰出人士大都懂得休闲,懂得在休闲中寻找生活中的情趣。
【作文素材】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轧,随后肇事车辆逃逸。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冷眼漠视。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当时的悦悦已经像一个提线木偶般瘫作一团!
10月14日,小悦悦被撞后第二天,悦悦父母提了3箱牛奶,前去感谢广佛五金城新华劳保店的老板娘吴女士。是吴女士设置的电子眼,记录下了那段视频。18名路人、两名司机总共40只眼睛都没有发现或“视而不见”的人间惨剧,一只电子眼发现了,记录了。透过这只电子眼,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在血泊中孤独挣扎的小悦悦,很多人流泪了,我们的心流血了。
我们习惯了在熟人社会怎么生存,怎么“守望互助”,怎么“远亲不如近邻”,但却不习惯在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面前掏出爱心,传递爱心,我们学会的是要“明哲保身”……遥想当年,雷锋叔叔帮助过那么多人,从不担心会被冤枉,他也从未被冤枉过。每一次,他和他帮助过的人都很愉悦,依依惜别,鱼水情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如今,我们甚至不敢伸手搀扶一下摔倒的老人。
佛山小悦悦事件,18位冷士的无情与冷漠,刺痛了亿万国人的心,民众的耻辱感被强力地唤醒,中国人对道德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高潮,我们并不冷漠,我们仍然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去扶起过马路时需要帮助的人。就在小悦悦离世的那个月,24岁的刁娜在下班途中救起了一位倒在血泊中的女孩,但她也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撞断了小腿。她说:“一条腿换来了一条命,我只是希望小悦悦的悲剧不要重演。”
我们正在从 “熟人社会”大步走向 “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中,失去了 “人情与血脉”的联系,面对城市中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除了法律的监控之外,我们需要以涵盖公民素质、公民精神等在内的契约理性来维持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履行社会责任。信任的断裂,加剧了道德的沦落——“我不讹人”呼唤的是信任而不是道德,不敢伸手的道德恐惧正是一种社会信任危机的阵痛,对此进行泛泛的道德倡导于事无补,应该让公民精神尽快成长起来,修补起社会信任的纽带,才能实现根本上的道德救赎。
攀比源自贫乏
当虚荣蒙蔽了求真的双眼,当名牌充当了彰显身份的外衣,当攀比之风在校园里蔚然盛行时,我们不禁要问:攀比从何而来?有人说攀比源自财富,有人说攀比源自虚荣,但我要说,攀比源自贫乏。
攀比源于知识的贫乏。知识本应是学生孜孜以求的宝藏,学业有成方为求学者最引以为傲的珍藏。苏轼敢于自述平生功业,源于胸有“一日千里”之才;李白斗胆“君子呼来不上船”,源于腹内“斗酒”挥就“诗百篇”的豪气冲天。学者因才学而留芳,君子因智明而传世。古人醉心琴棋书画切磋六艺,今人却沉浸于名牌豪奢攀比,何也?这皆源于知识的贫乏。有识之士的满腹经纶足以让人瞩目,无识之士便唯有依靠钱财的虚名为自己徒增亮色了。(闪光点:运用对比,抨击当今的攀比之风。)
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受伤时最坚实的肩膀、失意时最温暖的拥抱,父母已经给予我们太多,而我们回报父母的实在太少。我们是否看到父母在工作岗位上日日辛劳?我们是否看到父母省吃俭用给我们带来美味佳肴?我们是否看到父母掏出的每一分钱上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如果我们看到,我们怎忍心肆意挥霍,在金钱上做无谓的攀比争高?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我们没有看到,或者我们已经习惯父母的付出,不再懂得回报。上学读书索要名牌手机,网上冲浪索要虚拟钱币,在我们一次次向父母伸出索要的双手之后,我们是否曾有些愧疚?愧疚辜负父母的爱,愧疚亏欠他们的良苦用心?不要沉醉在炫耀财富的满足感里,因为那是以父母的辛勤付出为代价的;不要总是要求从父母身上获得什么,因为我们已经长大。我们要学会问自己,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
攀比源于精神的贫乏。陶渊明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贫贱,在田园山水中觅得生活的真谛,在乡村小道上书写自然的意味深长;梭罗远离城市喧嚣,从哈佛校园步入瓦尔登湖,在鸟鸣与清风陶冶下,聆听自然,回归真我。不为官场的阿谀奉承低下头颅,不被物质财富的大手捆绑束缚。陶潜与梭罗,两人相隔千年,东西遥望,在名利的诱惑下,作出了同样的选择。二人都曾有机会在名利场上收获世上的艳羡,却双双选择让自己的光芒隐没在喧嚣之中。“他们因为他们的晚餐价昂而自傲,我因为我的晚餐价廉而自傲。”面对奢靡,梭罗宁愿选择简朴生活,并且自给自足——这也是一种富有,更为可贵的精神的富有。何须财富的装饰?精神的富足已成为他们人生最好的注脚。在攀比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的人们,你们的精神花园是否过于贫瘠,是否更需要花朵的馨香?(闪光点:一系列的反问,让论证更加深入,增加了文章的气势。)
攀比源自于贫乏,源于知识的贫乏,源于感恩的贫乏,源于精神的贫乏。如果你学富五车,你不会攀比,因为知识的华彩已足够让你发光;如果你心存感恩,你不会攀比,因为金钱的背后是父母日以继夜的辛劳;如果你精神高尚,你不会攀比,因为物质财富的多少已无法将你的价值衡量,相反,只能让你更加贫乏。
攀比,源自于贫乏!
【点评】
思路清晰,结构精美。作者先用一组排比列举攀比的现象,提出观点“攀比源自于贫乏”,然后运用三个分论点“攀比源于知识的贫乏”“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攀比源于精神的贫乏”论证观点,最后直抒胸臆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材料丰富,时代感强。作者驾驭素材的能力强,能把课本中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而且把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用在文中,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要敢于攀比
攀比是学海上千帆竞发的船只,因为它,才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攀比是攀登生命高峰的一根绳索,因为它,才能奋然前行到达光辉的顶点;攀比是高中学子奔赴高考战场的一阵阵嘹亮的号角,因为它,才能不断冲刺、超越,笑傲考场。(闪光点:如此立意角度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攀比是一种进取,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超越。
攀比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它是面对前辈们的权威,进而不畏,敢于向他们提出挑战,一比高下的豪情与气魄。明杨循吉《蓬轩别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许多诗人都到李白墓前题咏,有客书一绝云: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南来北往写两行,鲁班门前弄大斧。这首诗写得很妙,讽刺游人在李白墓前卖弄词句,就好像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一般。古人着实崇尚古人之丰业,然一味地尊崇,不思进取,认为与古人攀比是一件可耻可笑的事,这样还能向前发展吗?清王朝覆灭这铮铮史实昭示我们:“天朝上国”的梦幻,不思进取的颓废,割地求和的懦弱,这一切祸果,皆因这个民族缺乏攀比的精神,悲夫!哀哉!(闪光点:此段选用材料新颖、典型。)
攀比是一种竞争,是不甘失败的强者风范。那些高喊“六十分万岁”的同学们,安于现状的企业家们,为何会失败?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与人争先的攀比意识,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必须树立攀比意识。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攀比是一种超越。因为有了比较,必有胜负优劣之分。不断地向更高者发出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超越的过程就如登山,到了半山腰,只有朝上望,才会越爬越高;如果向下弓腰,便会头晕目眩,且有跌落山谷深渊的危险。显然,攀登途中该向哪儿看齐的诸问题显而易见:向更高处看齐,便会超越,直到高山之巅。
忆起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那虽不是硝烟滚滚的战场,但其斗智斗勇的火药味弥漫了历史的一页页。如果只是舌如利剑而无满腹韬略,穿梭在这“硝烟”中呛都会呛死你。之所以那种场面得以形成,并且如此壮观,要得益于孔子、庄子、孟子等“诸子”的宏才大略。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攀比”,才有了历史的厚重,才有了彪炳史册的圣贤,才推动了历史滚滚向前。
【点评】
立意高远,新颖不落俗套。反向立意是作文的一大出彩点。文章从逆向取意,从攀比的价值和意义角度切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攀比是一种进取,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超越。”材料丰富,富有文化底蕴。整篇文章用例典型,诗文名句信手拈来,化用得恰到好处,文化韵味强,具有文化散文的特点。
【课外积累阅读】
“生活中的十不要”
一、不要拿自己去跟别人比较而贬低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必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作比较,也不必经常自叹某某处总不如人,因为没有谁可以号称完美。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和高人相比使我们自卑;和俗人相比使我们下流;和庸人相比使我们骄满。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
二、不要将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
生活中有一种人,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完全以别人的评价为行事准则。别人说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思去做;别人说不好,他就会后悔、恐慌、自责、情绪低落、偃旗息鼓。他时时为别人的看法担心、害怕、烦恼、痛苦,经常掩饰自己,迎合他人,不知道自己是谁。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三、不要对最熟悉的事物熟视无睹
什么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可能就是你最容易忽略的——亲人、朋友、爱情、时间、工作、身体、信誉。这一切才会成就现在的你,没有了这一切,你只是孤家寡人,寸步难行。如果你忽略了与你最有缘的事物,那么就等于将财富从身边推开。只有利用好你身边的一切资源,才可能在生活和事业的道路上顺风顺水,更上一层楼。
四、不要沉迷于过去或未来而让生命从指缝溜走
脚踏实地、懂得充分利用现在的人,决不会对将来的未知生活抱太多的幻想,也不会对往日的失败或辉煌过多地追悔留恋。他们清楚,只有珍视今天的生活,才不会使生命变得空虚,变得了无生趣。不要因为明日的海市蜃楼而践踏今日脚下的玫瑰,使得本可以建功立业的时机,悄悄远去。
五、不要在自己还可以付出的时候选择放弃
凡事都不会在决定放弃努力之前真正结束。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却有1%想要放弃的念头,这样只能与成功无缘。拿破仑•希尔说:在放弃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轻言放弃是意志的地牢,它让意志跑进里面躲藏起来,并企图在里面隐居。只有打破思维的禁区,勇于突破和发展,才能带来果实累累、展颜微笑的那一刻。
六、不要害怕承认自己不完美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反倒可使人清醒,催人奋进。有句话叫没有皱纹的祖母最可怕,没有遗憾的过去无法继续链接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讲,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无须怨天尤人。在羡幕别人的同时,不妨想想,怎样才能走出误区。或善良美化;或用知识充实;或用一技之长发展。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后,能够坦然地“自我接受”。
七、不要害怕冒险或遭遇危险
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有限度地承担风险,无非带来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如果你获得成功,你可以提升至新领域,显然这是一种成长;就算你失败了,你也很快可以清楚为什么做错了,学会以后该避免这么做,这也是一种成长。不仅如此,鼓励尝试风险的社会环境,还有助于培养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个人对时机变动的敏锐感。一个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机会赢得更大的成功。
八、不要让自己失去爱的滋润
人与人之间是个爱的花园,你若懒惰,它便会荒芜;你若勤于播种、灌溉,它就会向你散发爱的芬芳。如果缺少了爱,世界的天空会变得灰蒙,空气的温度会降到零点,生活的心情缺乏快乐。有情人之爱,是诱人的花朵。人间的博爱,是壮美的花园宫殿。
九、不要轻易扔掉梦想
没有梦想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了生命的意义。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若是死亡,生命就像折断翅膀的鸟儿,再也不能飞翔。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一旦消亡,生活就像荒芜的田野,雪覆冰封,万物不再求生。梦想谁都有,但有的人的梦想能够实现,有的人的梦想永远都只是梦想。这里有能力和环境条件的因素,但还有一点容易让人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有些人的梦想很有力量,有些人的梦想却很脆弱。梦想的强弱,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强弱。
十、不要让生活过得太匆忙
人生不是赛跑,而是旅行,每一步都有值得驻足欣赏的风景。宋朝诗人黄庭坚说过:“人生正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这就告诉人们人生是忙碌的,所以要学会忙里偷闲。忙里偷闲既符合张弛之道,也符合自然规律。自然界都有忙闲的规律,春夏生机勃发,万物生长,到处燕舞蝶飞;秋冬收敛萧索,万物沉寂,处于休眠状态。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杰出人士大都懂得休闲,懂得在休闲中寻找生活中的情趣。
【作文素材】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轧,随后肇事车辆逃逸。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冷眼漠视。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当时的悦悦已经像一个提线木偶般瘫作一团!
10月14日,小悦悦被撞后第二天,悦悦父母提了3箱牛奶,前去感谢广佛五金城新华劳保店的老板娘吴女士。是吴女士设置的电子眼,记录下了那段视频。18名路人、两名司机总共40只眼睛都没有发现或“视而不见”的人间惨剧,一只电子眼发现了,记录了。透过这只电子眼,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在血泊中孤独挣扎的小悦悦,很多人流泪了,我们的心流血了。
我们习惯了在熟人社会怎么生存,怎么“守望互助”,怎么“远亲不如近邻”,但却不习惯在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面前掏出爱心,传递爱心,我们学会的是要“明哲保身”……遥想当年,雷锋叔叔帮助过那么多人,从不担心会被冤枉,他也从未被冤枉过。每一次,他和他帮助过的人都很愉悦,依依惜别,鱼水情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如今,我们甚至不敢伸手搀扶一下摔倒的老人。
佛山小悦悦事件,18位冷士的无情与冷漠,刺痛了亿万国人的心,民众的耻辱感被强力地唤醒,中国人对道德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高潮,我们并不冷漠,我们仍然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去扶起过马路时需要帮助的人。就在小悦悦离世的那个月,24岁的刁娜在下班途中救起了一位倒在血泊中的女孩,但她也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撞断了小腿。她说:“一条腿换来了一条命,我只是希望小悦悦的悲剧不要重演。”
我们正在从 “熟人社会”大步走向 “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中,失去了 “人情与血脉”的联系,面对城市中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除了法律的监控之外,我们需要以涵盖公民素质、公民精神等在内的契约理性来维持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履行社会责任。信任的断裂,加剧了道德的沦落——“我不讹人”呼唤的是信任而不是道德,不敢伸手的道德恐惧正是一种社会信任危机的阵痛,对此进行泛泛的道德倡导于事无补,应该让公民精神尽快成长起来,修补起社会信任的纽带,才能实现根本上的道德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