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视野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语文大视野

以文解文,文人互观。

请各位同学申请账号时按照要求注明班级座号,非标准格式的用户名将被封号。
请各位同学在原帖回复,不要另起炉灶,以便统计。如果已经另起炉灶的同学,请尽快搬回原楼。近日内会进行“大扫除”。
由于论坛默认字号较小,为了方便各位同学阅读,在编辑帖子时可以先选定要改动字号的内容(即刷黑),然后点击编辑按钮中倒数第四个“双A(字号)”按钮,选择你需要的字号。
系统已更改,若同学们的头像不显示了,请重新设置。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18
C.J.C160303
老年人160344
pooh160304
刘伊苹160318
veraswing160326
Chi17160340
老是忘记密码160307
ORZ160323
thestar 160320
Shrugshower160322
xiekeyi160328
夏敭160332
160346
xyh160330
Verdandi160312
淮东旧月160327
160336zzn
Admin
22 posters

到页面 : 上一页  1, 2

向下  留言 [第2页/共2页]

26【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 页 2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一 十二月 25, 2017 5:48 pm

陈楚昀160301

陈楚昀160301
白丁

车主将行驶速度放慢是礼貌,行人快速通过也是礼貌。不是因为多了一条法律或是有了什么措施而才应该做到的。“礼让”本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却要通过法律强制规定,真的可以药到病除吗?限制一方权利从而放任另一方自由,反而容易出现弱势方依仗法律白纸黑字规定的“礼让”从而摇身一变成为强势方,再一次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27【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 页 2 Empty 回复: 【讨论话题】礼让斑马线 周四 十二月 28, 2017 4:52 pm

160334Elemedy

160334Elemedy
白丁

“制度”与“尺度”,孰为所“让”?

耶林说:“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中的好望角”;在自然地理中,“好望角”之所以成为西欧往东陆最具象征意义的航程地标,是因绕过它后便是风平浪静的印度洋、财富与黄金在地标后可望可及,给予人们以无限美好的愿景。反观当下,这方以“法律与道德的社会关系”为架构的“好望角”,今日却面临矛盾激化的窘境。随着“礼让斑马线”以恶搞形式走红各大自媒体,疏忽培育社会公德的弊端又一次暴露在公众视野以内——社会公德的缺失迫使行政部门又一次将道德准则裱上“法规”、“条例”的外衣,以此为国人“马路公德”丧失殆尽的遮羞布。
近年来,政府已出台了无数以道德公识为基础、以规则制度为体势的“新型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道德准则被迫制度化的趋向。而“礼让斑马线”无疑是道德准则制度化的又一举措,也是最富社会广度的一次——这种“强制性的道德”首次走入交通问题、走入每个人都将走过的街头,因此引起的热议最多。纯出道德的“礼让”仿佛也因制度的强制要求而被赋予更多的意味。当此势头,也难免忧心:基于道德尺度的行为即将被制度全面纳入规范,美德的价值归属是否会因此变质?试观朋友圈中满屏讽刺恶搞,“道德绑架”的呼声尘嚣甚上,不难想见政府会作此举已是走到了交通管制的绝路:“中式过马路”频频发生,国人仿佛格外热爱以生命抵押几秒快走,红绿灯与交警管制名存实亡;机动车司机火气愈旺,“斑马线事故”层出不穷……当人们对“礼让斑马线”之举极尽挖苦之能事时,殊不知若法律全面取代道德、成为人类的行为底线,国人的道德低谷才真正来临。
人类对社会认知的发展路径不是一条笔直的既定路线,常常误入歧途、重蹈覆辙,陷入理性缺失的无尽长夜。辩证地看待这一发展过程,“礼让斑马线”既是道德与法律的统一体,又是制度与尺度价值相左的矛盾体,而它总体发展的趋势应当是良性的,是基于匡正社会的理性与风气而被创造。我们应在严守内心道德尺度的基础之上,不违背既定的社会制度,使人性的价值归属不至于在这个制度与尺度双双丧失的社会中迷失。

返回页首  留言 [第2页/共2页]

到页面 : 上一页  1, 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